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选自《东山词》)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是一首堪称与苏轼《江神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比肩的宋代吊亡之作。作者贺铸,字方回,北宋著名词人。贺铸曾一度官场失意,退居苏州。在苏州的这段日子里,妻子的离去使得诗人原本“抑郁”的心情更加凄怆。苏州记录了诗人太多的心灵印迹。几年后,诗人再次来到苏州,思妻之情再也难以抑制,情动于衷而言发于外,于是便有了这首感人的悼亡词。
上片“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两句,揭开了诗人的无限慨叹。“阊门”原指苏州的西城门,这里指代苏州。“何事”,即“为什么”。故地重游,虽然眼前的景象还同以前一样,但在我心里,一切都已经变了。我们同行而来,而你为什么不能与我一同归去呢?字里行间的伤感,溢于言表。“梧桐半死”与“鸳鸯失伴”,比喻丧失伴侣。“半死”、“清霜”与“白头”,道出了诗人的老态。“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句,写的是诗人暮年丧偶之后,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苦之状。
下片首句“原上草,露初晞”取自古乐府《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晞,意为风干、蒸发。草露风干一般比喻人生短促。旧栖:旧居。新垅:新坟。旧日的居室里有夫妇共同生活的记忆;垄上的新坟前,诗人难遣心头思念之情。依依,写出了诗人既流连旧日居室、又难舍垄上新坟的心态。人生如此短暂,而我们却不能相伴。如今,只剩我独自躺在清冷的空床上,听着南窗外滴滴如泣的雨声。长夜孤灯下,还有谁会为我缝补衣裳呢?
贺铸这首词的特点是将人内心细腻的情感形象化。“梧桐半死”、“鸳鸯失伴”等比喻深刻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亡妻之痛。诗人还巧妙地将这些形象同现实情境——“旧栖”、“新垅”、“空床”、“听雨”联系起来,道尽眼前凄凉的同时,又抒发了孤寂苦闷的情怀。
——杨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