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4840

[ 蒋文嘉 文选 ]   

悠悠古镇悠悠情

◇ 蒋文嘉

  如东,自春秋时期至今,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她是镶嵌在黄海之滨的一颗明珠,是人杰地灵的扶海洲。如东拥有诸多的古镇,我最熟悉的莫过于我的故乡——马塘。对于她,我总有一种独特的情感。
  马塘镇是仅次于县城掘港镇的第二大镇。宋朝时就被载入史册,而其起始于西汉,至今已有两千余年。马塘这一地名的由来,可谓众说纷纭。主要有这么几个版本:一说,是当时的人们不认识生活在此的麋鹿,将之误认为马,而将此地称为“马塘”;另一说,是唐朝官员尉迟宝林的部下在此洗马饮马,久而久之得出此名;还有人说是有一马姓人家掘池饮水,而称“马塘”。更有甚者说是西施对着这个马形池塘梳妆而得此名。
  马塘曾一度成为重要的盐场,而且马塘所产之盐色白而味鲜,是上等的好盐,古时就曾有人美其名曰“玉砂”。而后随着岁月的流逝,马塘离海越来越远,至清朝康熙年间已不再产盐,但却仍留下了闻名遐迩的金卤亭。而马塘的古迹还不止于此,还有仁和桥、晚杳园等等。
  就说那仁和桥吧,那可是沟通南北的要道。我虽没有机会亲眼所见,却也早有耳闻。多年前的马塘还是个四面环水的小镇,南岸和北岸分开,要靠渡船才能过去,就连孩子上学,老人买菜也得靠渡船来往,费时费力。后来建了一座仁和桥,横跨南北两岸,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听爷爷奶奶讲,仁和桥的结构坚固而又精致,桥身都用石板铺就,有20多级石阶,中间还很人性化地凿了一条一尺宽的独轮车道供小车穿行,桥的拱顶比较高,甚至比周围的青瓦房顶还要高出些许,而且桥的栏杆上还别具匠心地刻上了各种图案,如石狮子等,桥上还有赞美仁和桥的楹联一副。我虽未能亲眼目睹仁和桥的威严形象,却也能从爷爷奶奶模糊的回忆中大体勾勒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景。她那“淮南第一桥”的美称真是名副其实!只可惜,仁和桥于1976年在小镇改造中被拆除后填河造陆了,不过也算完成了她自己最后一项光荣的使命吧!
  而今,马塘镇的许多古迹都不复存在,不是在战火中湮灭就是为建设新马塘而作出牺牲。幸而还留有几块石板几处青瓦白墙可供我们去想象当年的情景,同时马塘人也在努力维护当年的原状,让后人记得古镇的那段历史那个形象。
  穿越千年的风雨,掠过百年的风霜,古镇依旧悠悠然立在风中,依旧留存史册,而那段悠悠的古镇情怀也将在我心中永驻。
  
  学校:江苏如东县马塘中学
  导师:杨立新
  
  点评:古镇悠悠,是对往日时光的祭奠,更是身在其中的人们时常翻出的追忆。文章以舒缓的笔调,带着几分历史的厚重,向我们讲述了马塘古镇在作者心中激起的点点涟漪。马塘的来历给人诸多好奇,而那仍在的古迹吸引着人们亲临。文章的最后,作者对于古镇的挽留与感叹既让人感动,又不免在我们心中引起一丝对过往的悸动。(含光)
  
  

悠悠古镇悠悠情
目录

  •  / 王蒙
  •  / 白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