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这一课讲得有特点,没有像一般课堂上那样在文本的文句上辨析,而是从思想境界上拓展。这样的讲法,本来是很冒险的,最大的险处就是散漫,然而文勇将之集中在孔夫子的一个铭言中。这样,在思想境界上放得开,在课堂思维上又收得拢,这就叫做开合自如。这首先得力于文勇的学识;其次,也得力于他成功地激起学生的想象。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敢于把这么丰富的思想,放在本来毫不相干的故事中,他的工夫全在不着痕迹地串连,这种串连,得力于思想脉络的单纯,说得形象一点,就是金线穿珍珠。有了这样雄厚的思想背景,进入文本,把握其基本观念就水到渠成了。例如,关于义,关于气节,关于为了承诺而献身的精神,就显得不是意气用事了。文勇,真是有勇气的,他摆脱了目前课堂上不断提问的流行模式,坚定地以讲授为主,从容地在逻辑上,作系统展开。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讲授方式也激起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形成了货真价实的平等对话。
这样的交流,不但是平等的,而且是有深度的,而深度恰恰是对话的生命所系,这种境界正是许多教师心向往之的。许多失败的对话,之所以没有生命,就是因为没有深度。要达到这种深度,除了在学养上长期下苦工夫以外,我想没有什么捷径!
时间:2009年10月
地点:华中师大一附中报告厅
师:上课!
生(齐):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荆轲刺秦王》我们已经“刺”了几节课了,今天我们要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任务,这个任务比平时要重,就是课后还要大家写论文。今天要讨论的核心话题:勇士的气节与荆轲形象的文化内涵。
好,记下来,这是我们研究的题目,也是要大家写作文的题目。
师:先给大家介绍一点别的,文老师讲课喜欢撒野啊,讲另外一个勇士的故事,也许大家很感兴趣。这个勇士叫豫让,他是晋国人,曾经做过范氏及中行氏的门客,遭到冷遇。后来到了一个小诸侯王智伯那里去做门客,智伯特别尊崇他,把他当知音,后来智伯跟赵襄子发生了生死矛盾,智伯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给灭掉了。而且灭得很残酷,赵把智伯的头盖骨做成了酒杯,赵襄子请朋友喝酒时,就经常把这个酒杯拿出来跟大家敬酒,“你看看,智伯跟我作对的好处啊。”(多媒体显示)
智伯被灭了以后,豫让就对自己说,要为智伯报仇,他讲出了两句经典的话:“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大家熟悉,他说:“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多媒体显示)大家把这句话记下来。
“吾魂魄不愧矣”,即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灵魂才会感到安宁。不管干什么事情,豫让说自己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一定要为智伯而死,因为他最了解“我”,最尊重“我”。于是豫让就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受过刑罚的人,因为只有受过刑罚的人才能进入赵襄子的厕所,为他扫厕所,豫让就藏在厕所里面。由于赵襄子这个人很精明,他知道自己在乱世结仇很多,连上厕所都带着两个警卫,豫让隐藏在厕所底下,被他的两个警卫发现了,把他捉出来了。捉出来后,赵襄子把情况问清楚了,豫让说:“我是为智伯报仇的,目的就是刺杀你。”这个赵襄子说:“了不起啊!义士,你是个义士,我很敬佩你啊,但是,刺杀我,你是妄想,你是刺杀不了我的!”
于是赵襄子就把豫让放了。被放了之后,豫让又想了一个办法,先是把自己用一种油漆,就是树上的那种油漆啊,很厉害的那一种,把皮肤全部搞成赖疮疤的那种样子,连他老婆都认不得,就是我们现在称作的整容手术,把脸的皮换掉,然后“吞炭为哑”,吞木炭把声音弄哑,就是讲话也不像一个正常人了,这样再潜伏在赵襄子出入的一个桥底下,不知道是上帝安排的呢,还是什么原因,赵襄子还没有走到桥上时,他的马已经有感觉,受了惊,跳起来了,赵襄子也敏感起来,心想绝对是豫让又来刺杀“我”的。于是派他的武士一搜查,果然就是豫让。搜查出来以后呢,豫让讲了这么一段经典的话:“你知道我要刺杀你的嘛,很明白嘛,但是我们要讲清楚啊,‘明主不掩人之美’,你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王的话,就不要掩盖我的美德,‘而忠诚有死名之义’,我也有为我的主人去死的义务,我是一定要刺杀你的,直到我的生命结束为止,很清楚!”这样,赵襄子就允许他提一个条件,因为这一次豫让刺杀计划又没有成功,照样被捉住了,那就没有办法了。赵襄子说:“我第一次放了你已经算够仁义的了,这次你又刺杀我了,那我再也没办法了,不能再放你了。”于是豫让提了一个条件,什么条件呢?“为了让我完成使命,请你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我用剑刺三剑,表示我完成任务了,我再死,便死而无憾。”
赵襄子这个人很有风度,“我这件衣服虽然是名牌,给你刺了算了。”豫让庄严地表演了一个舞蹈,一个仪式,向赵襄子的衣服发起了冲击,击了三剑,然后自刎而死。古书上这样写道:“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连赵襄子手下的人,都为他流泪,大家知道一个英雄,死得连你的敌人都对你产生敬畏,这就是了不起的英雄!
师:我们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将军张自忠战死在沙场,据说日本鬼子全体向他的尸体敬礼,让你的敌人都敬畏你,这是什么力量啊?
生:(思考,低声讨论)
师:大点声音回答,精神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是不是?
现在我们要探讨,他们付出鲜血和生命所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是我们今天的房子和车子吗?他们如此的勇敢,他们的力量来自哪里呢?把这两个问题记下来,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也是文老师回答不清楚的问题,更是需要我们用行动来回答的问题,这是人生的根本问题。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黑板上的空有限,文老师还有一句话要写但是没有写的,就是中国古代的这些勇士,这些剑侠,他们是一道亮光,他们用带血的头颅,照亮并温暖了中国的历史。今天我们挖掘民族文化里经典的精神财富显得尤为紧迫,因为在一个衰退堕落的时代、一个人们已经没有任何精神信仰的时代,拯救社会的良方,也许就藏在这些经典里面。
师:好,现在请大家看课文,荆轲出发之前,就已经牺牲掉两个人,这是大家清楚的。燕太子丹最初跟他的老师鞠武商量,说:“大军压境,秦军要消灭我们,怎么办呢?”这个鞠武呀,他批评太子丹:“你不应该把樊於期将军搞到这里,应该把他流放到匈奴那边去,留在这里是一个巨大的祸害呀,秦王因为憎恨樊於期,而现在……”
但是太子丹这个人很仁义,比较讲义气,还是把樊於期留下来了,于是鞠武就向太子丹推荐了另外一个勇士,叫做田光,田光说:“我老了,不行了,我去刺杀秦王,这个任务我完成不了了。”田光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但是,按照古人之间的不成文的规矩,身为国家谋士,这种国家机密是绝对不能泄露的,一旦泄露了机密这个国家不就完了吗?所以田光非常坚定地自杀了,把这个计谋献出来之后,他就主动地自杀了,为什么?一是激励燕太子丹,在国家为难之时,在没有别的办法之时,也许用一个偶然的非常的手段会改变历史的进程,而历史往往正好是这样,有这种成功的可能性,所以他就自杀了。
第二个就是我们课本上写到的——樊於期将军。荆轲跟他商量:“现在有一个计谋啊,不过对你很残酷,要提你的脑袋。这个樊於期将军什么态度啊?课本上有一句话叫……?
生(齐):“日夜切齿拊心也。”
师:“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要我的脑袋,没问题,给你!!
师:大家看到没有?到这里已经死了两个人,而在荆轲出发之前又爆发了一场争论,是不是?大家来看一下课文,我们一起把这段课文读一遍,“顷之未发”预备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