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2年第7期 ID: 405680

  

写作教学的几点做法

◇ 罗灿辉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应该要从以下三方面下手。
  一.学生要勤练
  作文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门技能。技能,靠的就是训练。我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给学生批改作文时,明确指出他作文中的不足,他按照你的意见修改了,可是再写一篇时,他还是会出现类似的错误。是学生不听老师的话吗?我认为不是。是他没有真正领悟到问题的所在。只有当他在大量练笔中,超越自我,真正悟出了门道,才能自觉地避免失误。所以说,作文是练出来的。只有多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说,我们学校就做的很好。好在哪里呢?就因为它规定每位学生每周都必须写一篇周记,但不论题材与格式。可以写开心的,也可以写难过的;可以写发生在家里的,也可以写发生在学校或者是社会上的。这样,学生的写作范围扩大,直接让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加。久而久之,就写得好了。所以我觉得,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要让学生动笔,而且还要坚持。没有学生的勤练,就没有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教师得当的教学
  既然作文不是老师教会的,那么老师教与不教是不是一个样呢?也不是。事实证明,作文指导得好的老师与指导不得法的老师手下,学生的写作水平会有很大的差距。只不过学生练是主体。在这层面上,教与不教甚至教法得当与否都有很大的差别。那作为老师该如何教学生写作呢?
  1、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我们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许多学生的基本功差,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很多,根本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那如何才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避免出现这么多的毛病呢?前提条件就是进行有效阅读,即在阅读中感悟。在现实中,我们的学生并不是没有阅读,但他们的阅读大多是卡通读物、袖珍读物,以及武侠小说。这样看书目的不明确,盲目性和随意性大,针对性和有效性小,不求甚解,囫囵吐枣。我们学校现在每个教室都设置了一个读书角,每位学生自己都捐献自己的阅读物刊,有很多同学还在旁边写了“我荐你读”的简短文章,他们把他认为某本书值得看的原因和理由都贴出来,以此来推荐给其他同学。所以我们要让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并成为一种习惯,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提高。
  2、指导学生侧重于激发写作兴趣,留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空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多点拨,少一些老师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使学生打开思路,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写,不致在框框里打转。在学生写作之前,老师不宜把题目讲透彻,应给学生留下更多思考的余地。老师题目讲得越多、越透彻,就越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就越难下笔。自然,对写作的兴趣也就降低了。要知道,学生最痛恨的是啰嗦的老师,尤其是作文教学的时候。所以,老师在布置作文时也好,在讲解时也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避免啰嗦。
  3、淡化写作技巧的指导。
  中学生的作文过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科知识学习,它是学生心智的反映,也是学生内部深藏的情感体现。这其中的情感不是抽象的,而是有血有肉的,是生命的张力。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只偏重于“技术”操作,偏重于抽象、概括、提炼等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在整个作文过程中的审美情感、精神、意志、个性、情趣的介入。我们只要随便翻几本书店里卖的作文辅导书,无不是审题、主题、构思手段这一类程式化的指导与训练方式,小学到高中的作文训练也无不是这种格局与定式,我觉得这虽然使学生的写作技巧老练了,但却缺少对生活的认识,缺少当代中学生的精神风貌,缺少应有的真正生活感受和有真情实感的东西。所以,我觉得作文指导对写法不能指导太多,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写作情绪和思路。
  三.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
  目前,有很多学生和社会对一部分老师的作文指导现状不甚满意,希望老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首先,目前有很多老师都缺少写作实践,写作理论素养也有限。所以,指导起学生的作文往往不着边际,对学生的实际帮助不大。再就是作文指导中急功近利的倾向比较严重。重教法,轻积累和基本功训练。现在,由于中学生生活比较单调,对他们的生活积累,提太高要求也不现实,但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多读书,间接地增加生活体验来提高。所以,提高教师素养和提高教师指导水平,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综上所述,中学作文教学关键是学生的勤练,然后,辅以教师得当的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才具有生命力。
  罗灿辉,教师,现居江西临川。

写作教学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