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占着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抓好了语文教学的“主干”。但是我们农村中学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究其原因,除中考指挥棒使相当多师生以背范文改头换面应付考试外,归根结底,在于作文教学没有设法利用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其作文的兴趣。针对上述情况,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调动学生从每次作文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浅的尝试,现将做法分述如下:
一.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解除他们无话可写的困窘。
教学中不难发现这样有趣的现象:很多学生尽管怕写作文,但说起话来头头是道,甚至妙语连珠。他们具有一定的说话能力,其实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写作潜质,只是因为他们把作文和说话完全分裂开来,不明白最好的文章不过就是对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那些话语的文字表述。遇上这种情形,教师首先就要肯定那些学生口头表述的精彩之处,并通过笔录或录音的方式把其中说话能力较强的同学作文前围绕某一话题展开的谈话记录下来,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欣赏自己的好文章。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白作文与说话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写作文并非像原来想象中那样难,只要坚持多练多写,人人都能写出好作文,从而增强作文的自信心。在初中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可以坚持一段时间的“我手写我心”训练,即:老师布置一个话题后,引导学生就话题展开充分讨论,让每种类型的学生尤其是那些会说不会写的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作适当评议,肯定他们的很多意见都是作文的好材料。在此基础上,再要求他们根据老师给出的选题进行作文。
二.鼓励、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养成习惯,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需要。
很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证明,日记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每天的日记,其实就是一篇作文。关于引导学生写日记的活动安排,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坚持写日记的好处:常在日记中练习写点东西,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写日记可以培养人的好习惯,活跃思维,更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日记本。
其次,是引导学生明确日记的基本内容:近期生活中发生的某些有意义的值得一提的小事;自己的思想情绪(喜乐忧愁)和内心感受(酸甜苦乐)的梳理及原因分析;学习某篇文章或观看某部影片给自己思想上的震动和教育;对某种社会现象或某一具体做法的独立见解等等。
三.作文评改因材施教,作文评语要注意肯定学生习作中的成功之处,并在堂上讲评,引导同学们体会学习。
经过一定阶段的写作训练以后,学生的作文热情固然高涨了,但作文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仍然存在。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山中树木有高低”,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任何老师都必须面对的客观存在。因此,作为指导老师,其最难也是最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保护每类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老师在作文评改中应该坚持鼓励性原则,注意发现并肯定学生作文的成功和进步的地方,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作出不同要求的评价。把凡是老师希望学生达到的要求通过表扬学生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很多学生存在顶格写标点的毛病,老师就可以找出学生中不犯这种格式错误的习作作示范评讲,肯定其格式正确,其他同学的毛病就较易克服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评改时可以从格式正确、卷面整洁、书写规范、语句通顺、标点正确、选材真实、结构完整、中心明确等方面逐次递增,通过肯定,引导学生悟得写作的基本要求,掌握作文的基本技能。
四.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任何人要想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写出优秀作文进行发表。为了能写出更多优秀作文,我首先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人和事,记录新人新事,从班内到校内,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园到社会,然后进行合理的选材和组材,写出优秀作文,上送学校广播室及学校报刊编辑小组,让其优秀作文得以播出和刊出。这样,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感到作文的份量,获得成就感,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创作的积极性。
通过上述措施,紧紧围绕学生的成就感组织作文指导,极大地提高并保护了学生的作文自信心和积极性,使他们真正克服了作文恐惧症,从而引导他们走上作文成功之路。
朱文一,教师,现居广东博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