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2922

[ 秦昌利 文选 ]   

中考对联新题型解析

◇ 秦昌利

  对联又名楹联,也称对子,是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文化知识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2009年这类题目的命题形式有所创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题型一:材料情境应对型
  【例1】(2009年江苏常州卷)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兰花被誉为“国香”“香祖”“天下第一香”,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我国爱兰人士多倾心于淡雅的兰花,寻求内外统一,内涵与外在俱佳的赏心悦目的感受。爱兰者喜欢采兰、种兰、赏兰、养兰并重,把快乐幸福贯穿赏兰、侍兰的全过程。
  材料二:一组兰花图。
  
  材料三:一组关于兰花的诗文。①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魏·王肃《孔子家语》)②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唐·杜牧《兰溪》。楚国大夫,指屈原)③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芳妍不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张学良《咏兰》)
  材料四:唐朝慧宗禅师酷爱兰花,手栽数十盆。禅师要云游,行前嘱众弟子看护好兰花。某夜,风雨大作,弟子们恰巧未将兰花搬回室内,兰花毁损严重。禅师归来,弟子们惶恐不安,以为必受重责。不料,禅师得知实情后,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当初,我可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呀。”
  请运用兰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 。
  解析:题目中提供的材料介绍了有关兰花的知识,如兰花的特点、品性、操守等,根据上联,不难看出下联应对兰花的某种情操、品行等。
  参考答案:种幽兰追求淡雅情趣(或“赏兰花陶冶高雅情操”)。(字数须相等,词性大致相对,扣住与兰花有关的内容即可)
  【例2】(2009年内蒙古包头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
  ⑴上联:考场争锋,谁是榜首?
  下联: 。
  ⑵许多看起来很难对的对联,一旦有了某种情境的启迪,就变得十分容易了。在古代,有位书生某天登上成都的望江楼,面对滚滚东去的江水,不禁触景生情,吟出了这样一句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由于上联字词重复太多,书生冥思苦想,怎么也想不出下联该如何对。又过了一段时间,书生漫步到另一处古迹——印月井。这个井井口很大,水面距井口距离很近,皓月当空的夜晚,井中也有一轮明月,人们便把这口井命名为印月井。看到这里,书生一时灵感乍现,马上对出了下联。你认为下联可以对为:。
  解析:第⑴题要求考生调动知识积累,根据上联的词性和句法结构,结合对联的特点,对出下联。宽对即可。第⑵题是一道典型的情境题,我们首选的景物应该是“印月井”和“印月影”(“印月影”是根据“井中也有一轮明月”而得),选好了景物,然后结合上联的句法结构和词性特点,很快就能对出下联。
  参考答案:⑴①蟾宫折桂,我为前茅。②文思涌泉,我必辉煌。③妙笔生花,我占鳌头。⑵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题型二:文学常识积累型
  【例1】(2009年浙江台州卷)“司马文章元亮酒,右军书法少陵诗”,这副对联中隐含着几位名家。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从其他几位中选择你熟悉的一位,写出他的姓名、一部(篇)作品及该作品中的一个名句。
  【示例】少陵: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解析:此题借对联考查文学常识及古诗文名句的识记,命题较开放,只要答对隐含的几位名家,并写出相应作品及该作品中的名句即可。在答题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写错别字。
  参考答案:司马:司马迁 《陈涉世家》(《史记》)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司马:司马相如 《长门赋》 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
  元亮:陶渊明(陶潜) 《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右军:王羲之 《兰亭集序》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例2】(2009年重庆卷)下面是一副关于岳阳楼的对联,请读后填空。
  风物正凄然,望渺渺潇湘,万水千山皆赴我;
  江湖常独立,念悠悠天地,先忧后乐是何人?
  这副对联情景交融,抒发了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的赞美之情。
  解析:此题结合对联考查文学常识。根据我们掌握的文史知识和《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这副对联赞美的是范仲淹。
  参考答案:范仲淹
  
  题型三:名著阅读应对型
  【例1】(2009年广西河池卷)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内容,拟写下联。
  他恩怨分明,为兄报仇,斗杀西门庆;他行侠仗义,醉打蒋门神,替金眼彪施恩夺回快活林;他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痛杀王道人。
  上联:疾恶如仇,鲁达拳打镇关西;
  下联: 。
  解析:名著阅读型,就是根据上联的句式特点以及题目提供的名著内容,选择一个名著人物,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相关故事情节对出下联。首先观察上联的句式特点,即“人物性格+人物+故事情节”,然后依照上联的句式,写出一个与其对仗的句子即可。
  参考答案:①恩怨分明,武松怒杀西门庆;②行侠仗义,武松醉打蒋门神。
  
  题型四:综合实践运用型
  【例1】(2009年湖北荆州卷)班里开展以“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对联集锦
  请根据同学们收集的节日对联,写出相关的传统节日。
  元夕玉烛千门乐,宵月花灯万户明。( )
  携手接队放风筝,怀亲垂泪烧纸钱。( )
  解析:此题结合对联知识考查考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及民俗文化知识的积累情况,将综合性学习和对联这两个中考命题热点进行了完美结合,是一道有创意的好题。
  农历正月十五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日,称“元夕”“上元”,又称“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夕玉烛千门乐,宵月花灯万户明”写的就是元宵节的盛况。
  清明节的习俗也很丰富,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参考答案:元宵节清明节
  
  题型五:选择材料应用型
  【例1】(2009年浙江台州卷)早在南宋时期,台州便是一个民重耕读、书院绰立的东南文化之邦。时在台州任职的朱熹,也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当地的书院就学,并赋诗《送子入板桥桐江书院勉学诗》。下面是其中的一联,要补全下联,你觉得最恰当的是()
  上联:汝若问儒风,云窗雪案深工夫;
  下联:汝若问农事, 。
  A.绿阴冉冉遍天涯 B.欸乃一声山水绿
  C.万古荒凉楚水西 D.晓烟春雨劳耕锄
  解析:选择型,即要求考生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与上联对仗最为工整、内容最为连贯的一项。本题中,根据上联后半句的句法结构和词性特点可知,下联后半句前四个字应该是两个名词,据此排除A、B、C,后三个字要与农事相关,更验证了正确选项是D。
  参考答案:D
  
  要做好对联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字数相等。即出句(上联)和对句(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2.词性相对。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3.句式一致。指的是出句和对句节奏应一致。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上下联都是“二二一”式。
  4.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一致。
  5.内容相关。出句和对句所表现的主要意思应基本统一,即使是两种相反的情形,也要有某种内在的必然联系。
  6.平仄协调。对联中的平仄,一般要求平仄相对(平声一般指第一声、第二声,仄声一般指第三声、第四声),不能一平到底或一仄到底。一般情况下,出句的尾字为仄声,对句的尾字为平声。完整地说,对联字数不限,上联要求平起仄收,下联则仄起平收。

中考对联新题型解析
目录

  •  / 纪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