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2930

[ 施蛰存 文选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 施蛰存

  诗歌开头一联直叙八月中的洞庭湖,水涨湖平。“涵虚”是包容天空;“混太清”是混合于天空。虚与空,都是指天而言,此句意为水天一色。第二联描写此时湖上的景色。水汽从湖面上蒸发出来,波浪冲击着岳阳城。“云梦泽”是洞庭湖的古名。这一联表现了洞庭湖的空阔浩瀚。历代诗人歌咏洞庭湖,都没有能创造出更好的句子。第三、四联忽然转了方向,说自己想渡过湖,而没有船可用,在圣明的时代,徒然闲住着,觉得很可耻。因此,坐在湖边看人家钓鱼,空有羡慕鱼儿上钩的心情。
  本诗上半首是写洞庭湖,下半首却是赠张丞相的话。第五句的“济”字是一个关键性的字。“济”的本义是渡河越水,引申为有工作或事业成功。孟浩然说“欲济无舟楫”,表面上仍是在说洞庭湖,隐藏的意义却是说:我想获得一官半职,可是没有人帮助我。他希望得到张九龄的举荐、提拔,好比给他一条船,使他能渡过湖。
  孟浩然一生不得志,后世称赞他是一位敝屣功名富贵的隐士。其实他也很希望成为进士,由吏部选派一个官职给他。只是他胸怀高洁,不屑作不择手段地钻营。没有机会,也不介意,宁可游山玩水,饮酒赋诗。但要说他绝对不求名利,恐怕未必。他和官位较高的人一起游玩宴饮时作的诗,其末尾常常流露出要求荐举之意,例如《陪卢明府泛舟回岘山作》末句云:“犹怜不调者,白首未登科。”《与白明府辨江》末句云:“谁识躬耕者,年年梁甫吟。”这些诗句还比较含蓄,而赠张丞相的诗,就把求荐之情表现得很急切了。不过,我这样讲,并不是说孟浩然不配称为隐士,他还是隐士。唐代知识分子由进士及第而从政,叫做入仕。落第回家,终生不得官职,叫做归隐。唐代所谓隐士,仅仅意味着此人没有功名,不像宋以后的隐士,根本不参加考试,不求功名,甚至韬光养晦,甘心使自己默默无闻,老死无人知道。
  写景而兼赠人的诗,一种是赠别,为送人远行,以写景开始,结尾寓送行之意;另一种便是求荐,动机本来是写景,但借题发挥,转到求荐的意思。如何转法?这就要借助作者的艺术手法了。孟浩然此诗的第五句,是转得很高明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目录

  •  / 纪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