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热爱生命》:只要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处于再窘困的境地也能重生
杰克·伦敦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其短篇小说《热爱生命》以刚健、雄浑的笔触,讲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描写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用心感悟,作者在环境的设置上让我们体验到生命的顽强。
文章一开始,就让读者置身于特异的情境中:一个脚腕子扭伤的淘金者在一片荒原里艰难行进;同伴比尔“头也不回”地走了,恐惧在荒野蔓延。已经几天没吃东西的淘金者,由于极度疲倦和衰弱栽倒了。而且,环境还在恶化——寒风刺骨,雨雪交加,都是沼泽地……他的双脚已经“皮开肉绽”,刀绞一样的饥饿在“啃着他的骨”,野性十足的狼群绷紧了他的神经,他随时都可能被饥饿、寒冷、恐怖和死亡所吞没。而此时,淘金者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坚强。在荒野的几天几夜,他以浆果、草根维持着生命,一步一步地挣扎着向前,恐惧反倒使他振奋,生之希望更给他勇气。作者始终将人物置于同恐惧、饥饿、严寒等死亡威胁的格斗中,从而凸显人物在面对恶劣环境时所表现出的伟大和坚强。因此,《热爱生命》的成功,与其说在于作品人物塑造的鲜明,不如说是作家设置特异环境的匠心。
细心品读,作者在对心理的描写中再现了淘金者的不屈形象。
当辽阔可怕的荒野中只有淘金者孤独一人时,他想着“希望的小坑”和狄斯河边“自己的秘密宝地”,希望鼓励着他不断前进;当他在傍晚碰到许多零乱的骨头时,他曾感到“只有活着才感到痛苦,死并没有什么难过”;他也曾对生命的存在产生过质疑,但求生的本能终究没有让他放弃活下去的希望,他“吮吸着仍然使骨头微微泛红的残余生命”。这种强烈的求生意识,使得他即使昏迷在沙地上,仍然向前蠕动着,并且以巨大的心力提防着那只病狼……在小说中,杰克·伦敦用人物的意识流活动,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淘金者的内心世界,再现了淘金者战胜困难的艰辛,讴歌了他的顽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
静心思考,作者以层进的方式展示着顽强生命的惊人奇迹。
感受孤独是痛苦的,承受孤独是坚强的。在同伴离开后,淘金者靠幻想支撑自己。然而,饥饿的折磨让人难以忍受,严寒的侵袭让他从饥饿和不安中醒来。寒意已在一步步吞噬着这个脆弱的生命,但即使是病狼的出现,也未能扼杀他……其实想要放弃生命、选择死亡或许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但在重重困难面前,淘金者选择了抗争,选择了用生存见证生命的坚强!作者就这样以层进的方式演绎着艰难,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杰克·伦敦把淘金者塑造成一个人的标本,一个生命精神的标本。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人在生活中要学会坚强、学会抗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生命的重托,才能对得起生命本身。
课文背后的故事:
小纸条成了百宝囊
凡是到过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家中的人都觉得很奇怪:窗帘上、衣架上、柜橱上、床头上、镜子上、墙上……到处贴满了形形色色的小纸条,初到他房间的人还以为那是什么特殊的装饰品呢!
实际上,这些小纸条并不是空白的,上边写满了各种各样他搜集来的材料:有美妙的词汇,有生动的比喻,有五花八门的资料……杰克·伦敦从来不愿让时间白白地从他眼皮底下溜过。睡觉前,他默念着贴在床头的小纸条;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他一边穿衣,一边读着墙上的小纸条;刮脸时,看镜子上的小纸条;在踱步休息时,他一边回忆小纸条上的内容,一边到处寻找启发创作灵感的词汇和资料。
他不仅在家如此,外出时也一样。出门时,杰克·伦敦把小纸条装在衣袋里,只要一有空就掏出来看一看,想一想,记一记。正是因为这样锲而不舍地搜集、积累材料,并加以灵活运用,他才写出了一部部光辉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