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千禧之旅”的感悟
香港凤凰卫视曾邀请著名作家余秋雨参加“千禧之旅”。从埃及出发,沿中东到东亚,行程9万公里,遍访人类文明遗迹。后来,余秋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一次报告会上谈了自己的见闻。
他说,“千禧之旅”充满了危险,车队简直像是一只手指就可以压碎的蚂蚁,毫无保障。在耶路撒冷,市民吃饭时脚下放着枪,逛街时各自背着枪。在埃及,从开罗到750公里外的南方城市卢克索,一路上布满岗楼和碉堡。装甲车保护着“千禧”车队,摄制组沿途停下来上厕所,警察立即围上来,端着先进的枪支防范恐怖袭击。在伊拉克一所专供高官与富人子弟读书的小学,所有的孩子都面黄肌瘦,三个漏气的塑料球是全校学生的全部玩具,校门口无数双小手伸向摄制组要钱。摄制组遇见拉板车的小兄弟俩,拿出两枝圆珠笔送他们,他们居然不知道笔的用途,更不知文字为何物。在印度,车队走过的500公里之间,道路两旁到处是穷人搭建的一片一片的窝棚,高仅半米,人只能爬进爬出,里面铺块破毯子就是家,除一小堆衣服和一个小锅外别无他物。
余秋雨又说,中华文明是和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同样年长的文明。我们一直在批评中华文明的不足,这种情感就像我们对待自己的母亲。我们发现母亲有很多缺点:文化层次不够高,举止不够优雅等等。但是有一天,突然遇到一位和母亲同龄的老妈妈,她已经行动无力,精神萎靡,这时我们才发现,自己的母亲原来是这样的伟大和了不起。所以,当我们的车队终于到达西藏边境,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个字时,所有的队员,包括台湾、香港的队员,都落下了眼泪。
【多维解读】
角度1 中华文明有其不足毋庸讳言,但只有经过对比,我们才更能体会到祖国的伟大。
角度2 爱国是一种源于对国家深刻了解基础上的真挚情感。如果没有“遍访人类文明遗迹”的千里跋涉,“自己的母亲原来是这样的伟大和了不起”的真切感悟又从何而来?
角度3 正确认识中华文明,既不盲目自大,更不能一味自卑,要在满怀热爱的同时保持清醒,有所扬弃,发展精华。
哨声
一位牧师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年,他到欧洲大陆旅行,住在某城市的一个旅店里。一天早上,他起床后待在自己的房间,这时楼下传来的口哨声引起了他的注意。那种悠扬的声调让他为之一震。起初,他以为那是一种善啼的鸟类发出的声音,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可能,因为口哨声听来婉转细腻,极具穿透力。
于是他跑下楼去,想看看演奏者的庐山真面目。他仔细打量每一个他遇见的人,但似乎都不是他们发出的。最后,他只好问旅店服务员,是谁吹出如此了不起的哨声。服务员听后哈哈大笑,指了指挂在大厅内笼子里的鸟。那是一只个头小小的金丝雀,看上去毫不起眼,然而发出哨声的正是它。
“究竟用了什么法子,能让它吹出如此美妙的哨声?”这位牧师不解地问。
服务员介绍说:“在这只鸟很小的时候,就要对它进行训练,而且每次训练前不给它进食,把它饿得有气无力,然后将它关在一个漆黑的密闭房间里。在这种环境下,除了自己发出的哨声,鸟听不到任何其他声音。这样才使得它心无旁骛,不受外部世界的干扰,几天甚至十几天重复吹唱同样的哨声。日复一日,它的发声器官逐渐发育成熟,变得适合吹出动听的口哨声。经过这种近乎残酷的折磨后,这只鸟最终练就一副金嗓子。”
【多维解读】
角度1 不经历风雨,难以见彩虹。勤学苦练与现在提倡的好学、乐学并不矛盾。
角度2 这只鸟之所以能吹出如此美妙的哨声,与它处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之大。
(推荐及设计:唐惠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