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有一部短篇小说集,取名为《彷徨》。先生在题记中引用了屈原《离骚》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通向未来或者希望的道路是遥远且曲折的,以致我们有时甚至找不到这条道路的入口;跌跌撞撞间依稀有路走,却在走了很远之后仍看不到前方的光亮;试图挣扎着走出一条道路来,却又常常弄得自己遍体鳞伤。这样无奈与徘徊的状态,鲁迅先生谓之“彷徨”。
何文郁小作者的《你的彷徨》,就描绘出这样一种状态。文中的“你”,面对陌生的初中生活,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面对更多更强的竞争者,突然间陷入彷徨。“你”觉得前途一片渺茫,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你与学业进行着奋力“厮杀”,甚至放弃自己的爱好,却常常觉得力不从心;你努力调整自己,试图以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无奈与艰难却明白地写在脸上。
文中的“你”,其实可以将其理解为小作者自己,作者从旁观者的角度描摹了自己的精神状态和心路历程。当然,我们还可以将“你”理解为万千与小作者同龄、同样境遇的学子们。文中的“我”,是“你的灵魂,你的心神”,其实是小作者脑海中的另一个自己,所以文章的开头才写道“我看透了你”,因为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的心情和思想。
小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用与自己对话的形式,剖析自己的心态,理清自己的情绪,这种写作方式是比较新颖的。文章全篇均用诗化的语言描绘心情,给人一种惆怅、无奈的感觉。但是,作者并没有沉浸于这种消极的情绪中而不自拔,“微笑”虽然“艰难”,但小作者正在努力;未来虽然茫然,但小作者仍然要拥抱希望。于黑暗中寻找通向未来的道路,这才是我们应当拥有的人生态度。
旅美台湾作家刘墉先生的《演讲失败的收获》是其演讲稿的一部分,文章以平实却有力的语言教会我们怎样面对挫折、取得成功。作家也曾经取得过骄人的成绩,然而“人外有人”,一次意料之外的演讲失败使其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作者并没有纠结于自己的失败,而是努力寻找失败的原因,从而弥补自己在学识或能力上的缺陷,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同学们面对课业压力,面对竞争,可能会有些不适应,出现彷徨无奈也在所难免。但是我们需要的不是无止境的担忧和焦虑,而是冷静地面对现实、分析困难、迎难而上。只有这样,困难才不会永远围绕在身边,未来也才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请记住,只要以乐观进取的态度面对现实,挫折也会是一种很好的收获。
让我们摆脱彷徨,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