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2927

  

古诗词中的“柳”

◇ 辛 临

  “杨柳”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古代诗词中描写柳的句子比比皆是。“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王维《田园乐》)诗人用具体鲜明的设色唤起人们的直观印象,桃红柳绿的画面艳丽而又和谐。“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如烟般团团堆在一起的杨柳,绿荫萋萋,尽显春天亮丽的风采。
  然而,绿柳春风,并不能让人们的心境时时清新。在多愁善感的诗人眼中,柳也罩上了一层凄凉的色彩。“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送别友人,哀婉凄切,恋恋不舍。“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朱淑真《蝶恋花·送春》)诗人望着楼外垂柳,忽然想起了似箭的光阴,韶华易逝,青春不再,怎能不使人暗暗叹息落泪!“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借杨柳来寄托边塞苦愁,控诉战事,亦不失为妙笔。
  诗人是多情的,柳是牵情的,情到深处,柳便自然地与爱情相连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在江河孤舟之中,望着对岸的杨柳,弥漫着分别之后的无限深愁。“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和柳是美丽的,但它使情人想到了在水一方的爱人,杨柳便成了垂泪相思之树。“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杨柳林给刻骨铭心的爱情笼上了风流绮丽的神秘色彩。
  与柳有关的古人首推陶渊明,在田园小居前栽上五棵垂柳,并自号“五柳先生”的他,生活淡泊,宁静致远。其次当属柳永,这位婉约派的代表是咏柳的好手,除了那句“杨柳岸,晓风残月”闻名外,“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望海潮》)等亦为妙句。总之,“柳”是我国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柳”与“留”谐音,故其较多用于抒发离情别绪之作。

古诗词中的“柳”
目录

  •  / 纪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