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阐述】
对词句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把握,是阅读各类文体文章的基础。在中考阅读试题中,考查题目一般都设计为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意义”重在对词句内容的理解,这里的“意义”应该是指该词语在词典中找不到的“特殊意义”,它是在上下文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的临时意义,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它就不存在了。“作用”重在对词句表达效果的分析,要从文章结构的角度,具体分析词句在铺垫、照应、过渡等方面的作用,或从表现中心的角度,具体分析词句的表现意图、表现力等等。
【命题例析】
一、联系修辞特点来理解词句的含义
作者为表达的需要,常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多为比喻)来表达深刻的意味。这样的词句,常常是含蓄难懂的。我们可以抓住比喻修辞的特点,通过将比喻还原为本体的办法来透过表象去领悟其中的深意。
例1.(2010年镇江卷)《姥姥的端午》第17小题:赏析下面的句子。
“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精彩语句的赏析。答题时,可从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生动的动词和修饰语等角度人手。要善于抓住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关系,特别是喻体体现出来的什么特点,能表达人物的何种品质等。
参考答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姥姥的端午”比作“一尺鲜洁的水”,形象地表现了姥姥勤劳、能干、慈爱的品格,她的品格将永久地激励、影响着“我”,让“我”永志不忘。
例2.(2010年徐州卷)《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第23小题: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
“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那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解析:
对于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要从修辞手法的作用等方面,理解分析句子的含意。本题要先指出何种修辞手法,然后回答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以及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参考答案: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水微波荡漾的动态美和阳光的生动明媚,突出了春天的活力,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
要正确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最重要的是要有语境意识。联系上下文,联系全篇,是理解词句语境含义最为重要的方法。题目是要理解一个句子,但我们的眼光不能只盯在这一个句子上,而要对上下文有一个总体把握,这个句子前后各说的是什么,与这个句子是什么关系,前后句在意思的归属上怎样确定,如何呼应与照应等等。把这些都弄明白了,答案往往也就出来了。
例3.(2010年宿迁卷)《重拾阅读精神》,第16小题:揣摩第④节中“便发现这种饥荒愈厉害”这句话中“饥荒”的含义。
④ 书店里的人头攒动,正和当代人填补不了的心灵饥荒形成反差——讽刺的是, 往往我们功利书读得愈多,便发现这种饥荒愈厉害。捧着教辅书、“快餐”书太久,我们的视野变得狭窄,只局限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进而造成精神上的乏力,思考社会、思考人性的乏力。
解析:
本题要求理解词语的含义。“饥荒”一词的本义有三:① 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② 经济困难;周转不灵。③ 债。显然这里的“饥荒”不是这三种意思。把它放到文章的具体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知道,这里的“饥荒”,指的是阅读功利书太多,会带来视野的狭窄,精神的乏力,思考能力的下降。结合上下文意,知道这里用的是引申义,答案就在文中。
参考答案:
(1)视野狭窄(2)精神乏力,思考乏力。
三、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一个好的写作者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总是紧扣中心思想来选择他认为最恰当的词句。因此,当我们剖析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时,首先要考虑这个词语或句子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想一想,这个词语或句子在体现文章主旨上起到什么作用。
例4.(2010年宿迁卷)《重拾阅读精神》,第18小题:结合文意,说说如何理解“重拾真正的阅读精神”。
解析:
这是一道理解句子内涵的试题。这个句子句意丰富,涵盖了较多的思想深度,与文章主旨密切联系,既点明主题,也照应了题目,必须放在全文中进行考虑。文章反映的是在一个浮躁、功利时代,社会价值取向往往有所偏颇。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底蕴的中华民族,如果缺失了良好的阅读传统,忽视对经典的渴求,只津津于功利书籍,那将是民族的悲哀。联系了全文的中心主旨,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也就容易回答出来。
参考答案:
(1)要保持中华民族良好的阅读传统。(2)倡导阅读经典著作。(3)阅读经典能给我们精神的滋养。
四、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我们阅读一段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字,一定要注意那些看似普通的词句里所隐含的有关人物形象的深刻内涵,要从人物塑造的高度去把握这些词句的含义与作用。
例5.(2010年常州卷)《但丁的目光》,第15小题:文章的标题为“但丁的目光”,请说说“目光”的特征和具体含义。
解析:
本题从标题的角度理解句子的含义。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采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回忆了但丁的经历,颂扬了但丁的丰功伟绩。文章结尾一句“诗人的目光,一如他故居前那尊铜像,忧郁而深邃,俯视着夜色迷茫的大地”,既是点题,又升华了主旨,同时也塑造了主人公的形象。“目光”特征比较容易找到,但目光为何“忧郁而深邃”,这就要结合但丁的人生经历和形象来把握,要了解但丁悲悯济世的情怀,抓住文中“他每天都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等句子的理解。
参考答案:
特征:忧郁而深邃。含义:忧郁,但丁对世界人民没有摆脱悲惨的遭遇,心含愁苦;深邃,但丁因思考生命的意义、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而流露出的精神、气质等。
五、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含义
理解有些句子含意,其实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就行了。这些句子一般都不很长,关键是其中个别词语用得别致,有特色,整个句子也显得非同一般。
例6.(2007年陕西卷)如2007年陕西省中考卷第12题,要求谈谈对“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这个句子的理解。
解析:
这个句子关键是“温柔”一词,它本来是形容人的性格特征的,这里却用来形容心动的感觉。抓住这个关键词语,能够理解作为母亲特有的细腻情感和对儿子的挚爱之情。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分析:她的心被孩子触动了。她理解了孩子的做法,体会到孩子对弱小生命的呵护。她明白了孩子在照顾自己心爱的花的同时也呵护了她的花。
六、根据句子所处的位置,理解句子含义
有些句子,所处的位置很独特,或在文章开头,往往有总领下文之功;或在文章中间,担负着启上承下的过渡任务;或在文末,概括总结全文,揭示某种意义。对于这样的句子,一定要根据它的位置来分析,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其含意。
例7.(2010年杭州中考卷)第11题:题目“父亲是一条鱼”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解析:
首先要清楚文章的题目一般是“文眼”,具有概括主要内容、揭示主旨的作用。“父亲是一条鱼”是个比喻句,将瘦小的父亲比作鱼,既表达了父亲对鱼怀有深厚的感情,也流露出儿子因父亲的瘦弱而产生的伤感之情,并表达了父亲将永远活在自己心中。
参考答案:
父亲大半辈子精心养鱼,对鱼怀有深厚感情;父亲如同游动的鱼一样,永远活在儿子的心中。
例8.(2007年成都中考卷)A卷第15题:请谈谈你对全文最后一个句子的理解。全文最后一个句子是:相信,快乐的乐曲可以演奏到地老天荒!根据这个句子在全文末尾的位置和全文内容,可以看出,这一句话总结全文,将快乐比作乐曲,用天长地久的乐曲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快乐可以与人们终生相伴,生生不息。
【解题指津】
对于词句深层含义的理解,首先要明确两点:一是明确考查目的,即考查的层级和考查的综合性问题。二是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落篇章”的原则,也就是综合上下文考虑,有的句子还要从文章中心、写作意图等方面综合考察。其次,可以选择以下几方面切入:一是区分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通过分析、比较、比照来把准词义、句意。二是把准句子所在话题,对话题进行追问和解答。三是弄清楚句子的表达方式,理清句子内部和句子所在语境的内容关联和结构关联。四是对于富含哲理的句子,要从理解关键词入手,突破了关键词,整个句子的理解就不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