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2931

[ 王 辉 文选 ]   

漫话“草根”

◇ 王 辉

  近几年来,“草根”一词频频亮相于各种媒体,真是“草根”遍地,野草丛生。如草根经济、草根文化、草根政治、草根文学、草根博客、草根工业、草根学者等等。可以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草根”。
  “草根”是个“外来词”,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目前有据可查的“草根”一说,是源自19世纪美国的淘金狂潮。当时盛传,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蕴藏着黄金。后来,“草根”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等领域,逐渐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有人认为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二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的弱势阶层。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把grass roots单列为一个词条,释义是:①群众的,基层的;②乡村地区的;③基础的,根本的。
  可是,汉语中“草根”的含义远比以上的解释丰富得多,它首先囊括了grass roots的多个义项:㈠指“群众的、基层的”;㈡指“乡村地区的、民间的”;㈢指“基础的、根本的”;㈣指“老百姓、基层民众”;㈤指“生命力强的、自强不息的”。
  从构词方式看,“草根”除能单独使用,指称“老百姓、基层民众”外,一般是与别的名词构成偏正短语,如“草根学者”“草根企业”等等。“草根”还能充当形容词,受副词的修饰,表示“平民化、大众化、关注老百姓”等意义,如:“冯小刚、葛优的搭配很草根。”“草根”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是因为“草”有“山野、民间”这一层含义,汉语中有“草莽(民间)”“草民(平民)”等与之相近的词汇。中外关于“草”的词义的联想类似,因此很容易被人们接受。

漫话“草根”
目录

  •  / 纪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