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8913

[ 黄华伟 文选 ]   

今生为什么需要证明

◇ 黄华伟

  我们本来就“活在今生”,为什么还需要证明?又需要怎样的证明?
  只有这种情况:我们在现世失去存在感,对“活在今生”感到怀疑;而同时我们强烈地想要表明自己正“活在今生”。
  我们在哪里?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干什么?——当代世界的快速变化使我们周围几乎在瞬间就面目全非,发展变化的洪流以不可抵抗的巨大力量裹挟我们而去,思想还在“原地”,身体却已不知到了哪里。——我们每个人几乎都不可避免地有过类似的感触和迷惘。而我们之所以还没有惊慌失措,是因为勉强还能够从这新世界中找到、辨认出一些旧痕迹:亲人、朋友、房子、食物……情感、秩序、道德、观点……
  只是,当变化范围广泛种类繁多且速度加快力度加大时,我们在疲于应付、仓皇应付中是否会没时间记住这些旧东西呢?而实际上,我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旧”的重要,因为“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拥有的事物……”,甚至“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告别……”,我们总认为将来“会有许多新东西。一切都会再有的……”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我们只要前行,只要新鲜的世界。
  于是“过去”如流沙一般从我们的记忆中无声息地快速消失,站在“过去”对面的“将来”的面目只能慢慢变得模糊,——未来呈现出无数的发展可能,也就是说逐渐陷入迷乱之中。于是我们慢慢地意识到需要过去,意识到过去的重要。
  于是就要去寻找,前头自然看不清,当下也无可追寻,于是只有“回望”,就如考证历史要去寻找文物、古董一样,我们要在实物身上去找。这和伍尔芙在《墙上的斑点》所表现的感受是一样:“我体会到一种令人心满意足的现实感……这里,是一件具体的东西,是一件真实的东西……静静地躺一会儿,赞赏着衣柜,赞赏着实在的物体,赞赏着现实,赞赏着身外的世界,它证明除了我们自身以外还存在着其他的事物。”
  是的,我们需要大量的真实事物和生活细节:院墙、树、炉火、朝南的门洞和窗口、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破瓦片、一小块泥皮、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大地深处的大风、榆木桩、大公鸡、老黑狗……沿着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瘸腿男人紧追不舍、风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
  过去证明我们“活在今生”,实物证明我们“真实地活在今生”,我们要依靠它们,在时空的坐标里找到自己的生存位置。
  当然,我们也都清醒地意识到,所有的生活具象必然会消失,时间之“坑”的“漫长等待”迟早会让“证据”之“墙”倒塌、消失,——包括我们“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的“内心的生存”。而所谓思想精神的不朽也不过是人类的自我安慰。历史上无数默默无闻的生命的思想谁还会记得?即使是伟人的思想,它们在流传中注定也会慢慢失去其本来面貌。我们最终无法留住什么来证明我们曾经的存在、曾经的真实存在。“当家园废失”,“所有回家的脚步”归根到底只是人类迷失于今生的矫情梦呓。
  当然,我们也许还没来得及、顾得上想那么远,我们迫切需要证明的只是“今生”,——那活在近乎虚无现世中的清醒者的神经衰弱。
  
  (浙江省瑞安中学;325200)

今生为什么需要证明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