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体会作者围绕“向死而生”的哲学观点而进行的议论和抒情。
2. 理解劳伦斯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观看图片:玫瑰花芯中安睡的婴儿图。
提问:看了这幅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点评学生的回答,教师导入课题:从图片中,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就像娇艳美丽的玫瑰和天使般宁谧的婴儿。但生命也很脆弱,如去年汶川大地震,数万人丧身;今年H1N1甲型流感使全球死亡人数已达6000;两天前,黑龙江鹤岗新兴煤矿重大瓦斯爆炸100多人丧身等等。正如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尔所说的,人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足以致他死命了。但是,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苇草。纵使整个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
我们新昌中学的学生很幸福,每日晨曦初露和暮色渐浓时,都能听到教室外小树林里的那声声鸟啼。在经历了上周猝然而至的严寒之后,今天让我们在英国作家劳伦斯的带领下,走出教室,去听一听那声声鸟啼,去想一想鸟啼带给我们的思考。
二、 文本研读:
1. 听一听:鸟啼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在文中查找出相关词语,教师明确:
鸟啼特点:缓慢笨拙吃力微弱
隐约含糊时断时续
由弱变强 层层推进
清越明快悦耳
清明生动轻柔欢快
2. 看一看:鸟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啼鸣?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严寒”“腐鸟的血衣”“厚厚的一层鸟的尸体”“荆棘丛底”“这么长的严酷”。
3. 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鸟啼放在这样一个环境中?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在严酷的冬天发出微弱的鸟啼,运用反衬,证明生的强大。
4. 想一想:鸟啼带给你怎样的思考?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教师适时点评。
明确:本文写于1919年,一战结束不到一年。在那场战争里,十几亿人被卷入,几千万人丧失生命。整个欧洲一片废墟、满目疮痍,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了肉体和心灵上的巨大创伤,战争的阴影在欧洲人民的心中始终挥之不去。面向人类如此惨烈的死亡,面对欧洲人民对战争的心理阴影,作者希望人类能和鸟儿一样向死而生!劳伦斯运用了象征手法,对生命和死亡进行了深层思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如果冬天来了,难道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让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站着的话!——马丁·路德·金
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莎士比亚
生因为死的衬托更显得珍贵,以死亡为背景的生更见顽强。——海德格尔
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向死而生!世界不能选择,春天不能抑制——生命的力量不可阻挡。向死而生的生命,才显得更加可贵与伟大。
5. 拓展延伸:人应该怎样活着?怎样活才更有意义?
教师小结:人生如蜉蝣般短暂,如沧海一粟般渺小,人生的所有得失都算不了什么。不要为了蜗角上的虚名和蝇头上的微利而浪费生命,因为我们没有多少时间去做无意义的事情。“我们要好好活着,因为我们要死很久很久。”痛苦也是一生,快乐也是一生,何不快乐地生活,活出我们的精彩呢?
三、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听了鸟啼,看了鸟啼的环境,在声声鸟啼中做了一棵有思想的苇草。古人云,“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为了让悔恨少些,让遗憾不再,我们就从今天开始,好好地活着,要像史铁生那样活出灵魂的丰满与精彩,像贝尔曼那样付出真爱,去温暖彼此终将离去的生命。今天的讲课到此结束,但是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是永远也不会结束,怕是要活多久就要想多久的了,我们不能指望没有困境,可我们能够不让困境扭曲我们的智慧。愿每一位同学做一个生命的智者,审美地生存,诗意地栖居。愿你以入世之心做事,以出世之心做人,前者让你活得充实,后者让你活得幸福。
四、 作业布置:
仿写练习:
无论人们情愿与否,月桂树总要飘出花香,绵羊总要站立舞蹈,白屈菜总要遍地闪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
[附]板书设计
鸟啼 劳伦斯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法]帕斯卡尔
1. 听一听:鸟啼微弱
2. 看一看:冬天严酷
3. 想一想:向死而生
以入世之心做事执着充实
以出世之心做人豁达幸福
(浙江省新昌中学;31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