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想]
1. 鉴于本文文字阅读障碍较小,拟利用课前预习解决阅读中的基本问题,如字词、内容了解等,课堂教学时对以上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容易忽视的细节:即日记中所提及的空袭是英国的飞机造成的。
2. 针对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中逐步加深对“芸芸众生的罪过”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境
(出示安妮密室的照片)
师:二战期间,希特勒上台,在德国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在纳粹的统治下,一个十三四岁的犹太少女安妮,本当生活在阳光和歌唱中,但是为了躲避迫害和杀戮,她躲进了这样一间密室,失去了自由。处在人生最灿烂的季节的安妮,和大家一样,渴望能“一次能玩个痛快,能畅怀大笑,笑得直不起腰来……能重新骑自行车,跳舞,和男孩子玩等等。对这一切我是那么热爱。”“我渴望——强烈地渴望——能得到所有的一切……渴望能说话,渴望得到自由,渴望有朋友,渴望能独处。而且我真的强烈渴望能……大声哭喊!”(PPT显示)而在这样一间狭小逼仄的密室里,她却只能将这些渴望诉诸文字。
《安妮日记》详细记录了密室中的她从13岁到15岁的心路历程,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饱受战火伤害的花季少女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安妮日记》被译成至少55种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震撼。
二、 内容感知
师:在第一则日记中,安妮写道:“我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只是随手记下一些事实,我要这日记当我的朋友,我还要为这位朋友取名字,叫吉蒂。”从这一段话中你了解到安妮准备写的日记会有哪些特点?
学生交流后明确(PPT显示):
内容上:安妮的日记除了用心记录有关战争的情形,还写出了自己的思考与认识等。
形式上:采用了和朋友对话的形式,敞开心扉、真心倾诉。
师:安妮写了两年的日记,本文仅选了九则,第一则主要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八则日记或是记叙事实,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战争的残酷;或是抒写发自肺腑的感想和思考。虽然我们无法亲身体验战争的残酷,但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去想象体会。那么在安妮所用心记叙的有关战争的情况中,哪一处让你有最深刻的体会?小组内进行交流,要求每位同学说一处。
(课前布置了预习作业,通过这一环节即进行了检查,又强化了交流学习。教师巡视,随时对学生交流情况稍作点评)
师: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有一个小疑问:第四则描写的空袭是谁进行的?是哪个国家的飞机进行的空袭?
(PPT显示思考题:请说说“我知道我们不能离开这里,但假如我们不得不出去,在街上被看到,也和被空袭困住一样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生:空袭是由英军的飞机进行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躲在密室(被英军炸死)=跑到外面(被德军抓住)
(对空袭的恐惧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但学生很容易忽视它是由英军进行的这一细节,而这却恰恰是了解安妮思想的一个关键点)
三、 难点突破
师:面对这场波及到六十多个国家地区的战争,安妮没有只抒发对法西斯的残暴行径的仇恨,就是对同盟国的反战行为,她也没有简单地一味歌颂肯定,而是更多地描写她所看到的、感受到的、来自双方带给她的悲惨境况,她是德国人,不幸又是犹太人,这种矛盾的身份、矛盾的处境,使得她的思考更为广阔、更有深度:这场战争该受谴责的是谁?谁该对这场战争负责?关于这个问题,安妮得出了什么观点?
生: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
师:我们一般人描写战争,往往会把矛头指向侵略者,指向统治阶级,安妮怎么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我们这些普通的老百姓了呢?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教师补充以下资料(PPT显示):
1. 1933年11月,德国选民中有96%参加投票,其中92%赞成几乎是清一色的纳粹党国会候选人名单,95%的合格选民中有90%的人支持希特勒成为至高无上的元首。1933年,德国150万纳粹党人中,工人和农民党员共50多万,占到三分之一以上。(也就是说希特勒是经由每个人投票选举上台的;他们的主张与政策是得到人们的理解与支持的,包括屠杀犹太人,也是赢得了许多普通德国人的支持的。)
2. 这些执行者中有许多人都尽忠职守、严谨勤奋、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比如一位叫艾希曼的纳粹官员,他每天埋头于时刻表、报表、车皮和人头的统计数字,是个劳模,通过自己在铁路运输方面的专长出色地完成工作——把百万犹太人极有效率地送进了集中营。二战结束后审判他时,他反复辩解说自己只是帝国庞大系统中的一个小齿轮。
3. 《生死朗读》,描写了二战担任纳粹党卫军看守的汉娜的命运。她和六名女看守转移300余名死囚,途中被临时关押在一个教堂休息时,突然遇到了炮火的袭击,而几名看守却没有将教堂的大门打开让囚犯逃生,从而导致被关押在教堂内的300余名囚犯死亡。当战争结束后对其进行审判,主审法官问汉娜:“你们为什么不把门打开”时,汉娜回答主审法官:“我们是看守!我们的职责是押送犯人,我们不能让他们逃走。”“换了你,你会怎么做?”汉娜的话,让在场的人都无言以对,也让所有读这本书的人深思:如何保证自己不陷于“平庸的恶”、做出最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4. 无论什么样的社会或政治灾难过后,总是有太多原来跪着的人站起来说:我控诉!太少的人跪下来说:我忏悔,……当所有的人都是无辜者,真正的无辜者就永远沉沦了。
师:如果仅仅把战争罪恶归咎于统治阶级,就无法实现民族的反省,人民没有反思,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制止战争的再次发生。我们把对战争思考的视角转向芸芸众生,并不是要为希特勒、墨索里尼那些极权统治者开脱罪行,而是要提醒每一位普通的人们:不要放弃自己的思考与判断,不要为暴力与非理性所左右,不要让民主蜕变成产生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土壤与温床。《安妮日记》在这一点向所有的人敲响了警钟。《安妮日记》的价值也正体现在这一点。
(安妮对芸芸众生的批判是本文的核心价值所在,而这一观点也是学生认识理解上的难点所在,教师必要的补充指导不可或缺)
四、 巩固小结
在第八则日记中,安妮写道:“我已下定决心要过和其他女孩子不一样的人生,不想以后变成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设想一下,如果安妮历经苦难活了下来,她会成为怎样一个人?请写出你的理由。
(PPT显示:“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安妮)
(语文教学也需要当堂及时反馈巩固,否则学生的感悟也只会昙花一现)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中学部;21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