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X号,我抽到的课题是《鸟啼》,这篇文章编排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专题“珍爱生命”中的第二板块“生命之歌”中。文章通过描写严冬消逝、春天来临之际鸟儿的啼鸣,表达了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和对生命神奇的由衷赞美。本专题学习的方式是文本研习。根据专题的要求和课题《鸟啼》的特点以及高中学生对生与死的主观认识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课时数: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习了解作者描写鸟啼的方法,把握围绕中心展开议论和抒情的方法。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运用文本研习的学习方式,能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文本研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领会作者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正确领会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作者描写鸟啼的方法。
2. 把握围绕中心展开议论和抒情的方法。
我是怎样突破本文难点的呢?在教学设计程序里我将详细解说。
教学课时数
2课时。
本来这篇文章安排在本专题的最后一篇,按常规只要1课时就行,但本文文质兼美,对生命的认识充满哲理,对学生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安排2课时。
下面我谈一下我的教学设计程序:
一、 反朗读课文,找出议论和抒情的句段重点朗读。
二、 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研习。
1. 课文第一段:“横陈”“吃净”是什么意思?作者写鸟儿的死亡如此惨烈目的是什么?
2. 面对死亡,鸟儿们有哪些表现?请标注体现鸟儿表现的句子并朗诵。
3. 对鸟儿的这些表现,作者是如何评价的?请标注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诵读并赏析议论和抒情的方法。
4. 你从本文感觉到作者对死亡和生命有哪些认识?给你什么启发?结合汶川、玉树地震人们的表现谈谈你对生命的思考。
以上两个环节的设计直奔本课的重难点。尤其是对议论和抒情句子的诵读达到了突破难点的作用。为了提升学生对“把握围绕中心展开议论和抒情的方法”的认识,我做以下设计,因时间原因,我只举一例:课本25页文章第9段中:“无论人们情愿与否,月桂树总要飘出花香,绵羊总要站立舞蹈,白屈菜总要遍地闪烁,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
设计如下问题:这个抒情议论的句子有什么特点?请作赏析并以此中心话题仿写一段话。引导学生体会:劳伦斯先生选择了“月桂树”“绵羊”“白屈菜”三个意象来表达“向死而生”的信念。绵羊,是大家都熟悉的动物;月桂树是常绿小乔木,有浓郁香气,适于在庭院栽植;白屈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种子为卵球形、黄褐色、有光泽及网纹、有药用价值。这个句子富有意味,告诉人们春天必然会来临;同时句式整齐,使用了排比、比拟等辞格,特别引人注意。安排了“仿写句子”的训练,让学生学习语言技巧,同时歌颂生命张力。
三、 布置作业:搜集古今中外名人关于珍爱生命的论述,与同学交流并讨论其意义。
这项作业是个开放性的作业,有助于打通课堂内外,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交流提高的目的,合乎新课程理念。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
[附] 说课注意事项
1. 熟悉说课规范,讲清每环节的设计目的。
2. 熟悉课文内容,明确专题要求(话题)和学习方式要求(学法)。
3. 要有面上的、宏观上的整体设计,更要有点上的、微观的细节设计,以细节看处理课文的能力,但切忌面面俱到。设计要体现学习方式要求,这是编者意志的体现,要尤为注意。
4. 细节的处理要紧紧围绕课文难点,这是说课的精彩点,也是评委最后打分的决定点。
5. 例说中黑体的部分是需要着重注意的。
(徐州市沛县湖西中学;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