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江南园林,世人只晓苏州好,殊不知常州园林亦精美可观。只可惜到如今保有原貌的所剩无几,而剩下的又藏身于高楼大厦之中,高墙隔外,朱门闭内,不要说外地人,就是本地土生土长的年轻一族,亦多不曾亲见,甚或未闻其名。未园就是如此一座神秘的常州园林。它曾被扃于一所职业学校的一角,后又深锁于少年宫后院。“养在深闺人未识”呵!笔者曾在十多年前因到近旁一所学校听课,偶过其门探头一窥。其后也曾多次想入内细赏美景,但因教学工作忙碌,俗事扰心,无暇顾及;再加其不常开放,机会难得,均未得果。最近,却因偶然机会,与同事老戴一游其中,虽有公干在身,步履匆匆,亦觉幸甚!
其时为2010年1月29日,学校放寒假前三日,市局领导于少年宫会场慰问教师,表彰先进。我们大合唱入选慰问节目。临近学期末,教学结束工作正异常繁忙,且必须在2天之内完成,不觉心生怨怼;但转而一想,一年到头紧张忙碌,还是需要放松一下的;这次5分钟的表演,可让我们“被迫”放松一整天,怎不上算?因此还是快乐前往。上午彩排,等候期间,忽然想起未园即在其内,即起身探寻。老戴知我意图,欣然同往——他来常执教已十数年,只是耳闻其名,却从不知其所在。
寻至少年宫西侧窄弄,一道约二层楼高的粉墙立于面前,正中一扇黑漆大门严丝合缝紧闭着;门前一对花岗岩石狮环眼圆睁牙呲着。老戴叹息一声“无缘无福”,掉头便走。“且慢!”我叫住他,“往北侧看!”退后两步,透过三丛凤尾竹间隙,隐隐约约见一扇铁皮小门半开着。于是疾步而去,侧身而入,眼前便豁然开朗。“哇,仿佛大观园哎!”老戴张口惊呼;我说:“更像世外桃源啊——”静静的园子回荡起我俩的惊叹声,震得贴地的一层雾气也浮动起来。
一入园内北端,即见轻岚薄雾缭绕之中,松柏银杏桂树香樟枫树丁香等等,三三两两,与怪石一起稀疏地散立于各处。参天者有之,低矮者亦有之;壮硕者有之,弱小者亦有之;枝叶繁茂者如美男好女,光秃者如出家者流;或挺胸或伛偻,或倚靠或独立;独立者如在沉思,倚靠者似在交谈:一派自然随意,怡然自得之相。初见其各异姿态,竟联想到兰亭之会情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它们在举行树的“兰亭之会”抑或“未园之会”吧?此园已有近百年历史;人之欢乐,俯仰之间,即为陈迹;树会其中,却是百年如一朝耳!我们不暇慨叹,更不敢打搅它们,就沿着贴墙的抄手游廊向南踱去。未走数步,一座小巧的朱红木制轩室在树丛薄雾中展露出来,三面漏窗,正面两扇花格门大开着,里面无人。我们便走过去,划开青雾,见门楣上有匾,曰“滴翠轩”——想来它在绿树环抱之中吧,的确名副其实。据说百年前的园主人是位商人;商人也未必一天到晚讲生意。见此轩可以猜测,他大约也是有雅趣的。轩内面积约九至十平米,摆着一几,四椅,可供数人歇息。想当年园主人经商之余,与好友在此品茗博弈,一定非常惬意。我俩大着胆子进去坐了坐,享受一下园主人的乐趣!忽然想到古人有所谓“容膝斋”, “容膝斋”大约就是如此规模、如此惬意吧?
再往南徐徐而行,但见三四块怪石成山,八九棵奇树成林。几缕淡淡的雾气从“山”与“林”中飘然而出。忽然又现轩室一座,其规模是前者的三四倍,其名曰四宜厅。我们想,当年宾客较盛的集会,一定是在这里举行了。花格门似开还闭,似不欢迎不速之客,我们也就脚不停步走了过去。
沿着游廊继续南行,又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出现在眼前,它的四面窗门都镶着玻璃,比前者更显轻巧空灵。走近一看,门匾上大书“乐鱼榭”三字。转过身来,眼前果有一潭碧水,乱石驳岸,突兀参差;水面左边开阔,右边渐收,终于石岸逼仄,蜿蜒而去。老戴道,右眺似三峡之景;老木(笔者)曰,左望有赤壁之象。两人边品边踱,小憩于石桥之上。此时云开日出,薄雾消尽,亭树天光,倒映于水。于是乎凭栏俯观鱼群嬉戏焉。当年庄子与惠子曾游于濠梁之上,留下濠梁之辩的故事。据现代学者说,那可是一场科学与艺术的辩论。今天的人们,大约不再时兴思想与辩论,网上不是曾流传“猪才思想”的名言吗?老木与老戴,也只是当今的两个俗人,只为忙乎的身子放松一下而到此一游。
正当我们观鱼之时,风起水动,鱼跃波上;一阵冷香暗暗袭来,两人不约而同惊赞:好香的腊梅!原本静谧的林子,也顿时热闹起来,树声沙沙,鸟鸣婉转。继而一阵嗡嗡之声传出,中间夹杂着咳嗽声,好像有一群老人在说话呐。他们可不是在惊怪我们这等俗人扰乱了这里的清静吧?回头张望,亭轩相隔,树影婆娑,不见其人,但闻其声。我们只能互猜说话者身份。清洁工?老干部?避世者?思想者?凡人?神仙?……啊呀,是神仙吧?常驻此地,不是神仙,也成神仙!“不,”老戴说,经过中间那厅堂时,他看到一张类似绘画用的大桌子,上有打开的笔记本电脑一部。对了,这必是一群既出世又入世的智者!不要再猜谜了,时间不早了,一大群合唱队的同事要等我们上场彩排的,快出去吧!
还是舍不得这次一饱眼福的机会,我们不从原路返,继续往右绕,脚下快步走,眼睛在旅游。南边碰墙,忽现洞门,内里居然还有小园,假山壁立,松梅数枝,如有闲暇,必从“山阴道”上游;西边墙内有墙,中有三进明清式院落,我们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小住数日;游廊上的半山亭,下次来,我们可是要坐坐的呵;如有仙缘,还可幸会园中智者吗?
出得门来,窄弄北头吹来一股寒风,我下意识地把羽绒服前襟上的拉链从胸前拉到下巴处。老戴跐着鞋底,叫道:“看鞋!”低下头来一瞧,我俩的鞋沿上都沾着青苔。于是想起刚在园内时一点不觉冷,地上似乎到处有青色呢。老戴说:“冬隔墙外了!”老木道:“园内初春了!”于是哼起歌来,一路小跑。
来到彩排现场,一群同事知道我俩的行踪后,都兴奋而又急切地想一睹未园芳容。我和老戴刚才只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何尝不想再往?彩排完后,吃了午饭,离正式演出还有一段时间,好几个年轻人便催着我为他们带路。可是呵,唉——那扇小门已经锁上。侧耳细听墙内飞出的鸟啼声,大家不死心,见北面原某职中遗址大门正开着,想碰碰运气,绕到围墙西边去看看,那面也许会有开着的门吧。可是过去一看,彻底失望,未园被一片残砖碎瓦围得水泄不通,想要再往前走,脚却无处可下喽!
返回途中,一位精明的年轻人似有新发现,说道:“从外边目测围墙,未园南北长不过65米,东西宽不过35米,占地不过3亩之广,从未见过如此细小的园林,其中能有多少风景可赏?”此语一出,老木一惊,方才游历其中,每每有“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感,再多跨一步,却屡屡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便以为园中天地无限;现在左估右测,果然如此。略一思索,心下恍悟,口中便道:“江南园林,曲尽其妙,数步之内,含山水之胜,包天地之广。雅言道:咫尺千里;俗语云:螺蛳壳里做道场;其未园之谓欤?”众人服而信之。又有一人笑问:“看看周围一片残垣断壁,百年老园,晚上会有聊斋故事复演否?”老戴笑道:“内里绝无小妖狐鬼,倒有智者神仙。”只听老木慨叹一声道:“原来只知《神仙传》中,壶公有仙壶,内里另藏乾坤与日月;今日方知,人间亦有此仙壶呵!”一青年为证:“外星人驾飞碟,有所谓时空折叠术,老木之言非妄!”众人大乐。
杨华平,教师,现居江苏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