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为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的过程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有所得,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性学习篇目要充分体现这一目标,必须注重对过程的探究。
关键词:过程性 材料搜集 整合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冷静有余,情味不足;讲解有余,讨论不足;分析有余,审美不足;束缚有余,个性不足;重复有余,创新不足;非语文有余,语文不足。”(张从周《语文教学通讯·太羹有味是诗书》2009.12)在实施综合性学习篇目的教学过程中,要改善这些情况的关键则在探究过程,做足对过程的构想、设计、拓展、延伸,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特别重视过程性学习,以体现语文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以此为目标展开课堂教学。以九年级(上)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篇目《微笑着面对生活》为例,根据课文的提示和内容要求,教学目标的定位可设为三点:一是选择话题;二是学会写作演讲稿及其要求;三是根据写好的演讲稿进行演讲。为实现以上三点教学目标,我对过程性学习做出了一下几点尝试。
第一步,搜集材料。搜集材料既是学生积累知识的起点,又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必要准备。学生搜集材料也存在着重重困难,我给他们提供了以下几个途径:一是网络;二是阅览室;三是图书馆;四是新华书店;五是报刊亭……学生通过这些途径,搜集到的材料也比较丰富,为下一步的整理和写作打下了基础。学生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也深有体会,有的学生说,尽管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感到既苦又累,但当我们搜集到适合自己用途的材料时,也是心花怒放的。有一个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优异,但接触社会生活方面有些欠缺,当搜集到桑兰的材料时,她这样写道:“桑兰于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她成了默默无闻的、17岁的中国体操队队员中最受全世界关注的人。在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因为她的坚强、乐观,美国院方称她为‘伟大的中国人民光辉形象’,而那么多美国普通人去看她,并不只是因为她受伤了,而是为她的乐观精神所感染,更因为她能从容地、微笑着去面对生活。可见,微笑是战胜困难的先遣队,是驱赶阴霾的先行者。只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幸,微笑着走好每一步,那迎接你的就是星光璀璨的夜空,就是美好光明的未来!作为宁波人的我,在此之前,我竟然不知道我们宁波有桑兰。”像这样深有体会的同学就不少。
第二步,整合材料。其实,这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写作能力)必要一步。为此,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明确写作演讲稿的基本要求:确定观点,组织材料;观点明确,严密论证;条理清楚,结构完整;生动形象,有感染力。基本要求确定后,并不意味着就能写好演讲稿,有些学生的演讲稿写好了,我不急于发表我的意见,我先让学生继续分组讨论自己组内的演讲稿,大多数同学的演讲稿经过讨论能批评出优劣,但有一篇习作《微笑着面对失败》让学生犯难了,讨论再三,不能定论。这篇习作有两三千字,内容涉及海伦·凯勒,袁隆平,邓小平,还引经据典。我看了文章后,就向学生发问:“哪一个材料最切题?”同学们经过讨论,觉得第三个事例最切题,于是,将题目改为《邓小平的人生路》。这样,《邓小平的人生路》,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第三步,组织演讲。明确演讲的基本要求:仪态大方;普通话流利,口齿清楚;语言通顺、连贯;观点鲜明;有鼓动性,说服力强;态势得体(含表情、眼神、手势、身姿);语调准确;有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说话自信负责;感情真挚;能感染听众。演讲时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微笑着面对生活”有三个板块,总体来说,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语气语调,但演讲时,则应该有所区别。即使同一板块,由于材料中心的差异,也应该有所区别。
综上所述,多关注过程,在过程性学习中做足拓展,也会更充分地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更适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黄宝法,教师,现居浙江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