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以学生发展为本”成为学校教育管理中经常使用的时髦口号,但要将这一口号真正落到实处却并非易事。从学校内部教育教学改革来讲,加强教育理念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强化师德建设,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主体精神的重要前提。“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在①师生间的平等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的自律和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为基础,师生平等相待,坦率而真诚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②师生间的对话关索: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当中,教师的住务不再是简单地、机械地传递知识;也不仅是资料的提供者,而是学生求知与个人发展过程中的向导,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唤醒学生学习意识与追求。③师生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未来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应有的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与人合作。为此,需要用合作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的发展负责,学生自己承担起参与活动与自主自觉学习的责任。师生关系的根本改变,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与价值取向,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要让学生开展自主管理
第一,必须让学生懂得自主管理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自主管理。为此,在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的同时,辅之以紧张有序的教育和培训工作。首先,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全体同学进行有关“自主与责任”等内容的系列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民主意识与自主管理能力。其次,针对学生干部在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学校组织老师分别对各班的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成员进行分期分批的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基本规范教育、问题分析、方法讨论等,使他们能掌握一定的组织调控和处事能力并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和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干部筹划与落实成员个人之间及群体之间的各种竞争与合作活动的技能,统筹兼顾组织内部不同群体与个人的愿望或需要的能力,及对成员个人、小群体甚至整个班级组织自身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
第二,学校创设氛围,从规章制度到实际操作层面理解包容学生,给他们创设提供更多的自主管理的空间、平台。校内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的成立各种社团,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班主任应尊重学生
大胆放权给学生,在评价中多以肯定、激励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找出其身上的闪光点。
其实每一个人都想得到周围人的认可,此举会为学生在前进路上点亮一盏明灯。像访谈中学生回答的那样,学生也喜欢“维护学生正当权利,多关心学生,做良师益友多为同学争取利益,与同学打成一片”的班主任老师。班级活动内容是多方面的,而教会学生自主管理应成为它的一项最主要的内容。班级活动的大部分要围绕这一内容进行设计,有针对性地展开。像魏书生老师,为了教会学生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时间,经常在班级开展“高效学习日”、“一分钟背诵比赛”、“一分钟抄写比赛”等活动,使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习惯和能力逐步提高。
三.赋予学生选择权提高自主管理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缺乏对学生选择权的关注和重视。受我国长期政治化倾向和功利色彩的影响,学校的教育教会学生的是顺从、接受,不会鉴别、选择,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总是处在“被安排状态下”,很少会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兴趣、主观意愿。在学校中如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选择权将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主管理意识。笔者认为,根据学校实际,学生的自主选择可包括选择学校生活,选择学习时间,选择教师。学校生活不单单是学习而应
该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性情、需要去选择在校举办和参与的活动,这样可以改变学生对学校的认识,让他们更喜欢、热爱学校;学生个体存在着多样性,关于学习效率和学习的最佳时间也不尽相同,应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和习惯合理的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活动中的一对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的个性、气质、教学风格、水平、待人接物、习惯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学习生话中如果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爱好、秉性、特点去选择相匹配的教师,则会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当然自主选择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组织管理混乱、无序等,这就需要学校的引导、规范。目前,我国的受教育人口基数很大,难以实现小班化教学,而且学校的资金、场馆、器材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更应多动脑筋,费尽心思,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更多的选择权,为自主管理意识的培养及习惯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契机。
四.让学生自己管自己
中学阶段是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而反省本身就是以一种主动严肃的态度,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判断,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指导今后的生活。所以在中学阶段应加强反省教育,培养良好的反省习惯,提高学生判断事物的正确性,形成其自律、自主管理的意识。
五.做到全方位、多角度的衡量评价学生
合理的评价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此种评价,其评价手段不是量化评价,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与选拔,评价方式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还要让课任教师、家长代表、学生参与,开展集体评价、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要讲究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过程激励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互动等基本原则,完成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多元的评价主体,多样的评价方式可以增强评价的交互性,使得学生能够从多渠道的信息中学会自我反思,实现自主发展。”
六.为学生提供更多走出校门的机会
从我的工作实际来看,要想实现这一点还比较困难,从目前我国的体制来看,还没有相关的配套制度、措施,加以保障,社区资源有限,人力有限,难以满足辖区内广大学生的需要。即便个别学校个别学获得到社区提供的场所实践的机会,也只是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而且只是短时间的实践活动。相信随着相关制度的完善,教育体制的不断健全,这种对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培养,自我发展能力提升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定会得到普及,使最广大学生受益。
七.保持教育的持续性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连续性与整体性的特点,它绝不仅仅是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的任务与工作,而是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加以关注与提高。社会的育人氛围应尽量保持与学校的教育氛围相一致,而不应该脱节。教育中“5十2=0”的现象,就充分的显现了这一弊病。在学校中生活、学习、受教育一周,结果放假休息两天,受到社会思想、道德标准、审美取向的影响后,学校所讲的诚实、守信、朴素、大方等传统美德所剩无几。教育与社会的脱节、苍白,尽显无遗。
八.充分整合教育资源
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指导,解决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提升家庭教育水准,使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更加有的放矢,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烦恼。笔者所在的中山区就与大连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合作,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直接选派家庭教育方面的行家里手,送教下校,举办讲座,辅导家长,解决问题,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普遍认可。
从现有的学校人事制度来看,单位岗位的设置,多半是政教主任、心理健康教师身兼多职,既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处理大量的行政性工作,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被事务性的工作所占据,很难再静下心来深入研究初中生自主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个人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也难以得到深层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韦英.自主管理促进学生独立健康成长.中国冶金教育.2004 (05)
2.黄美蓉.班级自主管理中的不等式.教学与管理.2003 (05)
3.贾宗林.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究.教学与管理.2007.11
4.武大勇,曹琪元.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思考.教学与管理.2005:.2
5.王荣珍.学生自我管理的盲点与透视.教学与管理.2005. 8. 1
6.徐俊杰.中学德育实施“指导—自主管理”方式的探索.基础教育研究.2001. 8
高雄武,教师,现居广东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