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0年第12期 ID: 137832

  

学会遣词运语,轻松点亮文采

◇ 张 华

  【摘 要】在语言表达方面,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在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中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针对这些要求,只要我们掌握一些为语言着色添味的技巧,包括活用、移用、叠词等,还是大有可能让自己的笔端流丽的。
  【关键词】语言表达 表达技巧 活用 移用 叠词
  
  一、活用:转化的风采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极其常见的语言现象。古代诗人在炼字锻句方面就出过不少因词类活用而取得异常效果的例子,诸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孟浩然“微云淡河汉”的“淡”,蒋捷“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红”、“绿”,都是因为词性活用而带来了醒目的效果。现代汉语表达上借助词性活用,同样能够产生异乎寻常的效果。请看下面几组例句:
  (1)爱情是生长在绝崖边缘的光明的花瓣,要想采摘必须英勇无憾。罗密欧与朱丽叶为爱的美艳与甜蜜,付出了生命的哀婉,文学史至今难承这沉重的悲怆。(2010年山东考生《光明与阴影构成美丽的花》)
  (2)古往今来,人类生生世世在编织着梦想与希冀。遥望苍穹,星空闪烁诉说着先人祈福的呢喃和虔诚的祷告;那梦想是如此真实,又如此遥远,因为那是心中不灭的追求,是浮于现实的繁华与幻想。(2010年北京考生《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3)一条幽径,曲折迂回中总会激起赏心悦目的向往;一波巨澜,潮起潮落时更能叠出惊心动魄的鸣响;一个故事,缺憾悲婉里才有肝肠寸断的凄凉;一种人的生活,跌荡困顿中方显惊世骇俗的豪壮。(2010年山东考生《相拥而行》)
  例(1)中“罗密欧与朱丽叶为爱的美艳与甜蜜,付出了生命的哀婉,文学史至今难承这沉重的悲怆”若改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为美艳与甜蜜的爱,付出了哀婉的生命,文学史至今难承这悲怆的重量”,则味道尽失。“美艳”、“甜蜜”、“哀婉”、“悲怆”四个形容词置于句末被活用作名词后,不光因位置的调整而得到语意的强化,而且形容词原有的对某种情态的表现被凸显,能激发人的想象,加强感染力。例(2)中的“先人祈福的呢喃”远不是“先人呢喃的祈福”可比,拟声词“呢喃”后置凸显活用作名词,情态感全出,让人如聆其声、如临其境。例(3)中的“向往”、“鸣响”则是动词活用作名词的形式,与前面的修饰语搭配,形象生动,神形毕现。
  二、移用:嫁接的魅力
  移花接木,别有心巧,这或许正是遣词用语上移用手法的触发点吧。把惯用于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过来描写乙事物,往往能让人眼睛为之一亮,感到别具一格,蕴味独到。朱自清散文《威尼斯》中“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一句里就把用于描写音乐的“节奏”一词移用过来形容建筑物的和谐搭配,令人玩味。高考作文中巧借移用激发语言独特风味的成功例子比比皆是,试举几例:
  (4)飞鸟过往间,生生灭灭,千年的过客撷来冷月吐织馨香的巾绢,为你擦亮迷离的双眼,去发现尘封于天地之间的美丽。轻驭遐思,找寻曾经难以磨灭的一抺瑰丽。(2010年福建考生《驭思,轻吟韵调》)
  (5)美丽,栖居在光明与阴影的树枝上,于是酝酿了宝黛,酝酿了天上街市的灯盏。(2010年山东考生《光明与阴影构成美丽的花》)
  (6)手里捧着书,在幽幽荷香中,温一壶月光下酒,在字里行间聆听来自远古的清音。(2010年甘肃考生《深阅读之美》)
  例(4)中的“吐织”本是用以写蚕的,移用来写月,形色俱出,这与上文例(2)中的“编织着梦想与希冀”意趣一致;此外用“尘封”写“美丽”,用“轻驭”写“遐思”,一下子便化无形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使意象活了起来。例(5)中让“美丽”“栖息”,赋予“美丽”以形态;例(6)中变“月光”为“温酒”,则是轻巧地打通了欣赏的视觉、听觉与触觉。移用手法运用得体,便可就物生情、即物生相,情味令人咀嚼不尽。
  三、叠词:重奏的神韵
  说到叠词的妙用,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读来朗朗上口,珠圆水润,情致历历在目,楚楚动人。叠词在语言表达上收效显著,可强化词义,可美化音韵,更可让描写对象神气活现,风姿尽显于读者眼前。请看下面的例子:
  (7)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一床光洁的月光,裹着淡淡的清辉,覆过被黑暗笼罩的凄凄心扉。多少欢声笑语,都逝去了,但一曲《二泉映月》却永远凝结在两根弦上,满腔的愁怨似泉水般汩汩溢淌而出。(2010年福建考生《驭思,轻吟韵调》)
  (8)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呀,一间房,一张灰不溜秋的满是坑坑洼洼的桌子摆在同样坑坑洼洼的屋子的中央。他正孤零零地一人坐在桌边吃饭,见了我,便忙着架火烧水泡茶。(2010年重庆考生《难题》)
  (9)仿佛是一夜之间的事,十八岁款款地走到了我的面前,让我捉摸不透。十八岁是一朵花,慢慢赏来,粉嫩嫩,芳幽幽;十八岁是一首诗,轻轻吟来,情深深,意绵绵;十八岁是留在相册里的绚烂岁月,悠悠品来,笑盈盈,光灿灿。(2010年浙江考生《角色转化之间》)
  例(7)中“淡淡”、“凄凄”准确地写出月光的亮度、心情的色调;“汩汩”则既写出了愁怨之重,又使愁怨具有了形象性。例(8)“坑坑洼洼”叠词反复,一个破落不堪的家室跃然文字之间,简练传神,发人想象。例(9)叠词串接,声韵玲玲,文字间闪烁着十八岁鲜活的生命气息,燃人心魄。
  上述三种遣词炼句的方法,只是就特定角度对语言运用技巧的一点阐发而已,但如能坚持有意识地揣摩训练把握,达到自如运用的地步,那么对于改变作文语言平板无味的状况定然会产生不小的帮助。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明达中学。

学会遣词运语,轻松点亮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