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10年第12期 ID: 147383

[ 刘广生 文选 ]   

小说教学中的美育

◇ 刘广生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学会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旨在发掘美的内涵,引导学生感受美、领悟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小说作品,这些小说以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情节以及深邃的思想内容等引导学生品尝人生、陶冶情操,获得无尽的审美享受。小说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渗透在作品的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意蕴和人物语言之中,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在小说教学中实施美育,首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想唤醒学生对美的感悟,就要深刻领悟作品,从中发现美的因素,以美的形式,吸引学生理解和探究。学生也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和情绪,对小说及老师的指导作出反应,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努力思考,同学之间讨论交流,就使教师、文本、学生处于立体的空间之中,各方互通互动,形成缤纷的审美教育主体空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多元解读的同时,要尊重文本的独立性,了解文本存在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对文本作客观透彻的把握。
  小说作品中有大量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展开都与环境描写密切相关。在小说教学中实施美育,要通过赏鉴小说作品中的环境,感受小说的环境美。人物形象生活在小说描述的环境之中,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物性格的变化,人物性格的变化又与环境相映衬。优秀的小说作品总会让人感到环境与人物的交融和谐之美。比如《荷花淀》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尤其是水生嫂“月下编席”一段的环境描写既展现了美丽的夜景,也映衬了水生嫂善良的心地,带读者走进物美人美的纯净乡土。而对美好自然环境描写和对优美环境中生活的善良的人物描写的品析,更能够激发学生对祖国家园的热爱,对侵略践踏祖国河山的敌人的憎恨。再如《祝福》中描写的鲁镇社会环境——封建、落后、保守禁锢着人的心灵,压抑着人性,仔细分析,能让学生理解祥林嫂的悲剧更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没落。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创作最重要的一环。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是小说艺术美的标志,要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感知人物的性格美。教材中选入了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小说,这些小说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而提及这些人物,就能联想到这些人物的典型性格,比如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武松的嫉恶如仇,祥林嫂的胆小怯懦,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保尔·柯察金的坚毅信念,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葛朗台的自私狡诈……这些人物形象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也会带给学生愉悦的审美享受。小说教学中要注重对作品人物的语言、外貌、心理、动作描写的分析,结合人物生活的特定环境,引导学生鉴赏人物形象蕴含的社会意义,培养爱憎分明的审美情感。
  小说教学中实施美育,要注意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情节和结构是一部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凸显都和故事情节不能分离。故事情节的发展离不开人物,情节发展的紧张松弛也离不开文章结构,而人物形象也会随着情节结构的发展完善变得愈加丰满。作家对小说情节独具匠心的安排,只有引导学生细细体味,才能获得美感。情节的跌宕起伏,峰回路转,高潮迭起,更会激起学生的兴趣,带给学生精神的享受。比如高晓生的《陈奂生上城》,通过对陈奂生上城的种种“特殊”经历,把学生带入奇妙的审美体验之中;莫泊桑的《项链》在情节和结构的设置上也颇具特色,一串项链竟引发了种种的喜怒哀乐,让学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体会到感情的大起大落。出人意料的结尾,更能把学生带入情感体验的巅峰,让学生思考的同时,感受强烈的审美体验。
  品味小说语言,感受小说语言美。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文学也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形象性正是通过语言表现的。通过语言,可以自由地描绘生动的人生画面,深入地刻画人物形象,描写小说环境。语言的优美、准确能够把人物复杂的情感状态表现出来。《祝福》《阿Q正传》《孔乙己》中用精到细致的语言把祥林嫂、阿Q、孔乙己形象地展现出来。再有《荷花淀》中水生嫂的语言“你总是很积极的”,既表达了水生嫂对丈夫投身抗日战斗无暇照顾家庭的娇嗔,也默认和肯定了丈夫的积极,对丈夫表示出一如既往的支持。一句话,就能把水生嫂识大体、善良、贤惠的品格表现出来。在小说教学中进行美育,就要细细品味这些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对美的语言的敏感,从语言表达的优美、含蓄、精致、准确之中,得到美的感染和教育。
  小说的意蕴也就是小说要表达的主旨,或者说思想内容。意蕴的创设是作者凭借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结构的安排、环境描写等,呈现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情感。它是小说作品的灵魂,也是其经久流传的根本原因。小说的意蕴多是理性的、有感染力的。教材中的优秀小说节选,更是意蕴深刻、启迪性强的经典佳作。通过学习小说作品,认真思考其中的意蕴,更能让学生学会理性的选择与判断,培养学生的理性观念,从而学会发现美的真谛。
  小说教学为实施语文美育开拓了广阔的天地,语文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入手,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及审美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语文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努力发掘小说中的审美因素,使美育能够在小说教学中得到有效的施展。
  (本文系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师美育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之关系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宋奇蕤《语文教学美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李天道《美育与美育心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3.贾长汝《从审美的角度教〈祝福〉》,《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3期。
  4.张建辉《〈荷花淀的情节类型之谜〉》,《名作欣赏》2009年第10期。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

小说教学中的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