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研究《水浒传》的教授在博客上发文,认为《水浒传》中《拳打镇关西》一文因有暴力内容,不宜选入教材,应该从教材中拿掉。他认为:“《拳打镇关西》的核心,无非是描写一个杀人场面,尽管血淋淋的内容被生动的比喻、花团锦簇的文字所掩饰,但丝毫不能改变一个生命当场陨灭的残酷现实……人格尚未定型的十几岁的孩子,会由此产生何种联想,这又会如何影响到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是很难确知的。”此文一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搜狐、网易、凤凰网等网络媒体纷纷加以转载,《新京报》《京华时报》等报纸也进行了报道。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在少数。此话题之所以引起人们争论,实际上关系到文学经典如何阐释的问题,关系到课堂教学与课本关系的问题,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发挥主动性等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究竟《拳打镇关西》该不该从课本中拿掉呢?
笔者认为,《拳打镇关西》作为《水浒传》中的经典段落,选入教材是适当的,不应该拿掉。从思想性方面看,《拳打镇关西》一文,反映的内容与整个《水浒传》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它反映了当时“官逼民反”的黑暗社会现实,体现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更赞美了除暴安良、见义勇为的英雄鲁智深。在一百二十回全传本李贽评论道:“陈眉公有云:‘天上无雷霆,则人间无侠客。’郑屠以虚钱实契而强占金翠莲为妾,此是势豪长技,若无提辖老拳,几咎天网之疏。”鲁智深见义勇为的精神在当今社会仍然值得提倡。从文学性方面看,《拳打镇关西》一文也是《水浒传》中难得的精彩篇章之一。文中的点睛之笔莫过于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历来为学者、作家所称道。如金圣叹赞为“真正奇文”,李贽评价道“鼻、眼、耳三处,以味、色、声形容,妙甚”。三拳描写,可谓浓笔重彩,从味觉、视觉、听觉三方面来写,在中国古代小说当中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写法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由此可见,三拳描写的文学性是非常高的。而恰恰这三拳描写,有人认为反映了暴力内容,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事实果真如此吗?
《拳打镇关西》中暴力描写是艺术化的描写,对学生思想方面的不良影响应该是微不足道的。假如真有10%的不良影响,我们把整篇课文拿掉也是不合适的。我们不认为读诗经“关关雎鸠”会让学生早恋,读《水浒传》会让学生行凶作乱,读《西游记》会让学生充满迷信思想。况且,古今中外描写暴力场面的文学作品不在少数,但并不是所有的暴力场面描写都会给人带来不良影响。《拳打镇关西》三拳的描写,完全是艺术化的,何来不良影响?如果说教材中暴力描写会对学生产生有害影响的话,那么像《地雷战》《大决战》等爱国主义电影中战火纷飞、浴血奋战的场面,是不是也对学生有害呢?《拳打镇关西》中的暴力描写,给我们带来的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喜悦,是一种审美的愉悦。描写暴力场面并不等同于宣扬暴力,现在学生所面对的媒体信息,所带来的暴力影响比起教材来,要大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如西方的一些电影,血腥、枪战场面比比皆是,电脑游戏如CS,穿越火线,都充满了暴力成分。因此,我们的任务并不是要禁止学生接触暴力,实际上我们也不可能做到,我们要教会学生明辨是非,正确看待暴力、远离暴力,这是我们教师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话说回来,即使《拳打镇关西》真的有充满暴力的段落,我们完全可以一分为二地去看待,去分析,没有必要一棍子打死,非拿掉不可。
《拳打镇关西》课文中的暴力描写,教师进行合理引导是关键。教材与课文是相对固定的,不同时期我们会采用不同的内容。但培养学生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审美情趣,是我们教育不变的目标。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与对学生的引导上。教学《拳打镇关西》,教师可以联系当今现实,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讨论“镇关西该不该打”、“假如今天你碰到此类事情,你怎么处理”、“你如何看待鲁智深”等问题,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且引导学生把教材内容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把学生的思考推向深入。如有的学生说:“镇关西强抢民女,今天我们应该把他绳之以法。”有的说:“镇关西之类的黑社会就应该打,重庆打黑,文强不就是典型吗?”也有的说:“如果我们今天碰到了类似事情,也应该像鲁智深一样见义勇为,但不能与恶人硬碰硬,应该讲究策略,讲究智慧,拿起法律作武器。”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相信每一个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受到了教育,不会去崇尚暴力,而且在生活中也以见义勇为精神为荣。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指导实践,品德教育与审美教育结合在一起,这正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所应该遵循的原则。
教材中所选课文,经典居多,一般为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作品。但教材中的课文并非都是尽善尽美之作,即使经典也仍然存在缺憾,精华与糟粕并存。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与鉴赏力,让他们能够以“拿来主义”的精神对阅读的材料进行取舍。同样一部《水浒传》,封建落后的东西也不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当学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才符合语文教学的要求。
(作者单位:淄博市淄川区育才中学沂源县徐家庄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