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很多学生经常会用到“带”和“戴”这两个字,可是每当下笔时总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写哪个字,然后就胡乱地写上一个应付差事。其实要区分这两个字也不难,关键是要弄清这两个字的古汉语意义和现代汉语意义。
在古汉语中,“带”,原是作名词,是古人衣着的装饰品,附属于衣物上。由此引申出来动词意义的“带”,因此也带有“附属”或者“依附”的含义,这就是“携带、佩带、随身拿着、佩挂在身上”等义。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很多这个意思的句子,如:“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屈原《涉江》);“项带银圈”(鲁迅《少年闰土》);“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史记·项羽本纪》)等。
“戴”,原是作动词,是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的意思。例如:“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成语中也有很多,如披星戴月、不共戴天、披麻戴孝、披枷戴锁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带”和“戴”同其他许多词语一样也发生了词义变迁。在现代汉语中,“带”的词义范围似乎缩小了,主要表示“随身拿着、携带”的意思,如“带衣服”、“带钱包”、“带干粮”等,而用“带”表示装饰意味的“佩带、佩挂”的情况却很少见了;相比较而言“戴”的词义范围有所扩大,在原来“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的词义基础上,又派生出“把东西放在头、面、颈、手、胸、臂等处”的意思,如戴红花、戴眼镜、戴项链、戴戒指、戴手镯、戴红领巾等。也就是说表示装饰意味的“佩带、佩挂”不再使用“带”而多用“戴”来代替了。
在我们日常生活,“带”多用来表示随身携带;“戴”多用来表示把物品放置在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的身体某一部位上。例如:“犯人戴着一副手铐进来了。”“警察带着一副手铐进来了。”这两句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两个字在作动词时意义确实很相近,但并不完全相同。只要我们认真体会、仔细琢磨就一定能够避免张冠李戴的错误。
(作者单位:廊坊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