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10年第9期 ID: 147282

  

鲁迅小说中感叹号和破折号的用法探究

◇ 刘玉栋 刘忠香

  鲁迅是大师,在创作上历来严谨,词句练达堪称典范,这自不必说,就是标点的运用也十分的讲究,颇值得我们去仔细揣摩研究。
  小说《故乡》写杨二嫂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厉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接触的许多资料中都无一例外地把引文中三个感叹号的作用解释为表惊讶。其实联系小说的上下文,我们不难看出,引文中的三个感叹号都不表示惊讶,而是表示高声,装腔作势,用尖厉的怪声大叫,这才是鲁迅笔下的豆腐西施,这样的解释才与她的个性特征相吻合。
  《阿Q正传》写到赵太爷不准阿Q姓赵,有三句话:“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这里写地主老爷对阿Q大加申斥,鲁迅在三句话中用了四个感叹号。这四个感叹号,也表示大声,衬托出赵太爷咄咄逼人的气焰,而并不表示什么惊讶或感叹。
  《药》中一共用了17个感叹号,都是用在人物对话上,其中15个是刽子手康大叔说话时用的。小说的第三部分,众茶客在议论夏瑜被杀,康大叔一共说了8个“包好”来为他的人血馒头作宣传。鲁迅在6个包好后面都用了感叹号,有力地写出了这个刽子手大喊大叫,旁若无人的神态,感叹号在这里也不表示什么惊讶或感叹。
  感叹号表示大声这种用法,其实可以从鲁迅自己的话中得到印证。鲁迅在《域外小说集》的《略例》中说:“!表大声,?表问难,近已见习,不俟诠释。”鲁迅后来在自己写的小说中,正是沿袭了感叹号的这种用法。感叹号表不表惊讶或感叹等情绪呢?当然是表的,而且往往是在较多的场合用来表示惊讶或感叹一类的情绪,这是确定无疑的。但感叹号不仅仅表示惊讶或感叹,也是确定无疑的。
  《祝福》中写到祥林嫂在鲁镇一片祝福声中孤苦伶仃地死去后,鲁四老爷发表了一通评论:“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破折号的用法有很多,那么鲁四老爷这通评论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呢?表停顿。读了小说,我们就会知道,鲁四老爷这个地主忌讳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倘不得已,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鲁四老爷说“偏偏要在这个时候”之后,通常应接着说“死去”。但这样说犯忌讳,他当然以为不能说。用“老了”等之类的隐语来替代吧,又觉得不足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恨”。在迟疑(停顿)了一下之后,就进行恶毒的咒骂。这个破折号对揭露这个地主的心理状态,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还可以用上面提到的赵太爷骂阿Q的话来印证。赵太爷打过阿Q的嘴巴,骂了一句“你怎么会姓赵”之后,有一个破折号。赵太爷意犹未尽,停顿了一下,又加上句“你那里配姓赵”一句厉声申斥之后,稍停,又一句无情判决,中间这个破折号也起到了帮助鲁迅揭示赵太爷的凶焰的作用。
  也是在《域外小说集》的《略例》中鲁迅说:“有直线以表略停顿。”表示停顿,可以说是破折号的另外一种用法吧。
  (作者单位:潍坊市经济学校
  诸城市龙都街道中心校)

鲁迅小说中感叹号和破折号的用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