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6099

[ 袁欣晨 文选 ]   

外婆的中国结等

◇ 袁欣晨

  我的外婆生长于恬静的苏州,不知是不是那青山绿水的灵秀、婉约让她拥有了一双巧手。我年幼之时,外婆常编中国结给我玩。我一直惊叹于她那变魔术般的编结过程。外婆抽出细绳,灵巧的十指似蝴蝶翩跹,不一会儿,普通而单调的细绳便化作精巧的中国结静静地躺在木桌上。外婆总会凝神观望,用微微苍老的手轻轻调整它的松紧。然后递给坐在一旁的我。每次触摸中国结,我总觉得上面留下了外婆的影子,留有那双巧手的温度。
  我爱这精致的中国结,轻巧的细绳经过悉心的编织融入无尽的内涵,变得格外厚重。
  中国结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源于上古时代的“结绳记事”。作为结饰形成于西周,兴盛于隋唐。中国古代的妇女用纤纤手指把五彩丝线编成美丽的中国结。融入深深的情感与寓意。
  逢年过节,家家户户挂灯笼、贴对联,少不了还要在窗棂上、屋梁上系上一串串火红的盘长结,风一吹,长长的流苏随风舞动,似在招财纳福。格外喜庆。女儿家出阁前,总要带着甜蜜与喜悦编织小巧玲珑的中国结,用缤纷的色彩表达心中的愉悦,用可爱的中国结委婉地向夫婿传答心中的爱意与眷恋。游子远行、征人离乡之时,家中的母亲、妻子总会编织一些中国结,带着泪眼用微颤的双手送上。这结里缠绕着对离人平安归来的祈祷和对亲人分别的不舍与思念……
  我尤爱美丽又实用的琵琶结。琵琶结又名琵琶扣,编好了缝在衣服上便可当纽扣。我爱这结更因为它有美好的寓意,为穿衣的人扣住平安与幸福,为编结的人扣住对关心之人的爱意与祝福。衣服上琵琶扣的第二颗正好在心脏的旁边。编结者把拳掌心意缠进结中,用深深的爱温暖了穿衣人的心。仔细想想,又有哪种中国结没被赋予美好的蕴涵呢?
  结,本是人与人交往中的屏障,让人们封锁了自己的内心而无法沟通。但中国结却是把人们的心牢牢的结在了一起,融入无法言传却深埋于心底的感情。
  一个个中国结背后都藏着一个个平凡却感人的故事,联结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凝聚了浓浓的民族之爱。
  我轻轻捧起幼时外婆送我的中国结,小巧的中国结竟然如此厚重。
  
  鸡蛋羹
  刘皙唅
  
  下午放学晚了。回到家本以为应该有阿姨做好的香喷喷的饭菜等着我,可是到了家才知道,今天阿姨生病了,不能来,我条件反射地问妈妈:“那我们去外面吃吗?”“当然不用,爸爸在烧啊!”我顿时有种不祥的感觉。爸爸很少烧饭,所以厨艺也很差劲,我本来不想吃,可是听到肚子在大声地抗议着,所以只好垂头丧气地坐在桌边等着开饭。
  不一会儿,厨房的门开了,爸爸满头大汗地端出了两个盘子,我一看,顿时没了胃口,是鸡蛋羹和炒包菜。爸爸似乎很满意自己的杰作。笑着对我说:“尝尝吧。”看着他期待的眼神,我不忍心拒绝,便硬着头皮拿起筷子。先尝了一口炒包菜,啊!怎么那么咸,我又舀了一勺鸡蛋羹。怎么那么老啊!我放下筷子,刚想抱怨什么。却看见爸爸一脸享受地在吃鸡蛋羹。心里便好奇地嘀咕着:蒸得这么老,爸爸怎么还那么享受?
  正当我愣住的时候,爸爸突然说:“你知不知道我当兵的时候吃的鸡蛋羹是什么样子的啊?”我有些茫然地摇摇头说:“鸡蛋羹嘛,不都一个样吗?”爸爸笑了笑,有些神秘地说:“不是啊,我们那时的鸡蛋羹可是很嫩的呐。我当兵那会儿,鸡蛋可是很稀罕的东西,不是每个人想吃就可以吃到的。鸡蛋羹更是上等菜肴,只有军官的饭桌上才看得到。有一次。我和你爷爷去吃饭,桌上都是军官。当时就有一盘鸡蛋羹。我那时小,不可以上桌子吃饭,就看着那盘鸡蛋羹咽口水,还是爷爷的战友看我可怜,就把那盘鸡蛋羹拿下来给我吃。我当时觉得幸福死了,赶紧就挖了一大口,可奇怪的是,鸡蛋羹虽然很嫩却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鲜。后来退役了,我无意中和一个曾经是我一个部队的战友聊起这个话题。他说,当时部队出了点经济问题,厨房就剩一个鸡蛋了,可是军官们都是在战场上的勇士,难得聚一次餐,不能让他们没下酒菜啊,就把仅剩的一个鸡蛋里面放了一个泡软了的馒头,这才做成了一大碗鸡蛋羹。
  爸爸说着好象被电流通遍全身似的。激动地继续说:“以后每次我吃到鸡蛋羹都会想到第一次吃的经历,现在的鸡蛋不像原来那么紧缺了,鸡蛋羹也不用再加一个馒头才能凑满一碗了。可是我却怀念第一次的味道,真香……”
  我看着那碗嫩黄的鸡蛋羹,挖了一大口,细细地咀嚼着,似乎有一股浓浓的爱意从口中弥漫开来。

外婆的中国结等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