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6091

[ 王传文 文选 ]   

材料作文立意的两个方向

◇ 王传文

  师:材料作文如何立意?今天,换个训练程序,大家先练习,交流后我们再来总结材料作文立意的要领,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对此已经有所接触,而且结合试卷评讲,老师也介绍过一些方法。这节课之前。我布置了两道根据材料立意的训练题,让大家先练习,还可以选一题写成短文。第一题是读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驴》,从文中找一个兴趣点作为话题,经过深思,确定自己的立意。
  投影《黔之驴》(略)
  下面请大家交流。交流时,要回答二三个问题:一是你对材料中哪些句子最感兴趣;二是从中引出了一个什么话题;三是概述你对这个话题的见解,即立意。还可以说说你定的作文题目。谁先试试,来个开门红。
  付焕杰:我对《黔之驴》的悲剧很有感触,一个在山林之王老虎眼里的“庞然大物”,因“技止此耳”成为老虎的美餐。由此我思考到什么样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去,外强中干,没有真才实学,就可能重演驴的悲剧。
  师:回答得好哇。这是从驴的角度思考问题。(板书:驴)
  江登攀:黔之驴在山林之王老虎面前显摆自己的“一鸣”和“蹄之”,就有点像那些本事不大却爱卖弄而最终失利的人。
  王传乾:驴可以敏感一点,早点发觉老虎的企图,清楚自己技不如人,要么躲避老虎,要么找保护人,也许还不至于一死。它太麻木。
  师:你们都是从驴的角度思考问题,但因为侧重点有别。立意也就各不相同了。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审视这则材料?
  靳绍和:虎!它虽是山林之王,可面对陌生的庞然大物,绝不贸然出击,而是小心谨慎,先观察,“蔽林间窥之”,“往来视之”,再试探敌手,“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博。稍近益狎,荡倚冲冒”,直到弄清驴竟然只有“蹄之”的功夫,才“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老虎是聪明的,观察,试探,分析,在知己知彼之后才果断采取行动。这印证了《孙子兵法》中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的立意在这句话上。
  师:这是从虎的角度思考问题。(板书:虎)
  秦金波:虎对个头儿远远超过自己的陌生对手动了贪欲,胆子够大的了,这是藐视敌人;动手前,小心翼翼,一“窥”一“狎”,既是智慧也是行动。我们要学学这老虎,遇到困难不能一怕到底,要动脑子,找方法,最终战胜敌人。
  李静:还可以从好事者的角度立意。
  师:喔,还可以从好事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板书:人)你具体说说。
  李静:驴的能耐在驮货拉车推磨,好事者偏偏安排它和虎打擂台。引进人才“至则无可用”,一错;安排错了岗位,二错。是好事者杀了驴。由此我想起r前不久中央弭开的人才会议,社会应该爱护人才,领导们特别应该用人之长。
  杜辉:我想到刘邦,他会用人,把萧何、张良、韩信安排得好好的,各得其所,各显其能。刘邦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别人。我的作文题目是“刘邦赢在哪里?”。
  师:对材料的关注点不同,引出的话题也自然不同,立意也各有见地。人们大多关注的是寓言讽刺外强中干、不堪一击的驴这个寓意。而我们从驴、虎、人不同角度审视同一件事,看到的是问题的不同侧面,阐发的是不同的意义。这叫求异,用苏轼的一句诗来概括,怎么说?
  部分学生:(小声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从一条材料中提出自己的立意有什么窍门?谁从我们的讨论中总结出方法来了?
  (学生静思)
  陈芳:我发现,材料作文立意分三步,先是从材料中找自己的兴趣点,再抓住兴趣点思考,最后概述自己的中心意思,使它更集中更明确。关键是选定角度,找兴趣点,避免走老路走俗路,就是求异。
  师:说得准,全。
  概括并板书:
  步骤:兴趣点上出话题——紧扣话题作深思——概述中心明立意
  关键点:横看成岭侧成峰——求异
  师:有的同学思维敏捷,下笔如有神,提前写成了短文。谁来念念。给大家引引路?
  江登攀:让我来一段“故事新编”吧。题目是“黔驴逞能”。
  让驴蹊跷的一天来了。它的身边不远处伏着一只大猫,牛羊狗兔平时是有些怕自己,也从没有如此的慌乱,都东躲西藏起来。驴想来者不善,提高嗓门责问:“你是谁?”,哦-嗷-哦-嗷-,哦-嗷-哦-嗷-,大猫闻声逃遁,黔地上的花草树木在驴的长鸣中颤抖。牛羊狗兔等等当时真把驴当做神了,又纷纷回到他的身边,驴得意起来,更加自大起来。
  那大猫继续窥视着驴,驴照例一次一次大叫,哦-嗷-哦-嗽-,哦-嗷-哦-嗷-,渐渐的,大猫不再恐惧驴的叫声,尽管驴已经声嘶力竭。
  那大猫继续试探着,后来竟胆大地米它身边肛擦右拭。驴想,畔,我是谁?该拿踢踏来教训这不识泰山的蠢猫了。它跳起,旋转,前蹄交换着刨动,后蹄交换着踢踏,揽起一团尘灰。驴的花拳绣腿,够不着大猫灵便的身子,反倒使自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大汗淋漓,四肢疲软。驴想,气煞我也!
  驴吃力地转身,双目圆睁,仇恨地盯着这大猫。
  “技止此耳!”“技止此耳!”驴在牛羊狗兔而前听着大猫的嘲笑声,恼羞成怒。遗憾的是,还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大猫就扑向它了。
  这时,黔地上鸡飞狗跳,呼喊着逃命逃命;哦-嗷-哦-嗽-,它们眼中的神驴的叫声和着皮开肉绽的撕裂声越飘越低沉了。
  师:江登攀从柳宗元的寓言里翻出了新意。我还发现江登攀的语言表现力不凡,让人眼睛一亮。别人还有成形了的短文吗?
  生:(17人举手)
  师:好,出乎我的意料。我们接着看第二题。(投影有关史铁牛、贝多芬、海伦·凯勒的材料。指着投影。材料从略)阅读下列三则材料,任选一个角度,从三则材料共有的一种思想意义或者情感情趣引出话题,确定立意,写一篇作文。试问,第二题和第一题有什么变化?
  曹治彬:有两点不同。一是有三则材料;二是立意来源于三则材料都包含的一种思想意义或者情感情趣。依我想,第一题是单项材料多角度立意,第二题是多项材料从一个角度立意。
  余咎:如果说第一题是求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那么第二题是不是可以叫“求同”?也有一句诗,好像是“百川东流终到海”。我还有点说不明明白。
  师:曹治彬和余昝对题意的把握怎么样?
  王煜:佩服。
  师:我也佩服。多项材料一个立意,(边板书边说)百川东流终到海,求同。曹治彬和余咎把我原打算要说的话都讲到了,又准确又充分。下而清交流一下你们的立意。
  冯小敏:史铁生、贝多芬、海伦·凯勒都是残疾人,但他们都干出了世人公认的成绩。残疾人不一定就是社会的负累,残疾人也一样可以成才。“残疾人也一样可以成才”是我的作文的题目,也是中心意思。
  梁宗伟:史铁生、贝多芥、海 伦·凯勒遭邋很苦,命运坎坷,虽然他们身体有残疾,但在苦恼之后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不绝望。不堕落,用身体健全的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谱写了漂亮的人生。与有的残疾人和正常人相比,他们太不简单。我的题目是“掌控属于自己的命运”。
  郑长山:如果,史铁生没有母亲和亲友的关怀,贝多芬没有那么多的支持者,海伦·凯勒没有那么好的老师,会有他们让世人惊叹的人生吗?我们社会里有一些遭难的人,当然包括残疾人,走上绝路。人们对他们的冷漠才是真正的凶手。给他们正眼,多送点微笑,扶他们一把。送他们一程,他们太需要阳光啊。我的题目是“给残疾人阳光吧”。
  吕萍:知道这三个名人的事迹的人真多,也是最打动我鞭策我的。两个题,我先写了第二题,希望能念给老师和同学听听。(用目光请求)好吗?
  师生:(不约而同,异口同声)好!
  吕萍:献丑了。
  折翅的天使
  英雄可能折翅减速,可是,在短暂的苦恼乃至失望之后,仍然会主宰自己的命运,不埋怨,不向弃。让身体的残缺转变为生的动力,让有残疾的躯体发出更夺目的光亮。在困境之中,他们更多地失败过。更多地招徕了外来的白眼和嘲笑。多么可贵呀!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坚持着;若不坚强,把懦弱给谁看?信念给他们生的力量,奋斗成为他们活的方式。痛苦之后的清醒,最有力量最有光彩。因为人之主观努力的强度才是检验信念和意志的标尺。
  史铁生、贝多芬、海伦·凯勒、罗斯福、霍金,都是折翅的天使,他们以不健全的身躯创造了不平凡的人生。他们的精神之光赛过朗朗日月。他们心灵的强大,让府庸碌碌的常人,既感到不可思议,又不能不表示敬仰。
  我不止于赞美折翅的天使的巨大成功,更关注英雄背后的艰辛。我向史铁生、贝多芬、海伦·凯勒致敬!
  (生掌声一片)
  师:材料作文怎样立意,大家有谱了吧。我总结一句,这一节作文课,既实现了训练目标,又融入了_励志教育,大家学得主动,很兴奋,很活跃,并且学得有成效,这在我们班是空前的。希望我们的作文课节节如此!
  (下课铃响)下课。
  王传文,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北省襄樊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指导学生作文发表或获奖50余篇,现居湖北保康。

材料作文立意的两个方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