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307

  

新钞票

◇ 覃少平等辑

   意大利记者吉阿提尼访问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告别时,钢琴家送给记者一盒他最喜欢抽的雪茄。“我要好好地把它珍藏起来。”记者说。“千万不可”,钢琴家说:“你一定要把它抽掉,这些雪茄美妙如人生,人生是不能保存的,你一定要尽情享受它。没有爱和不能享受的人生,就没有乐趣。”(覃少平摘编)
  
   英格丽·褒曼18岁那年去参加皇家戏剧学校的考试。进入考场后,英格丽·褒曼一丝不苟地表演着精心准备的小品。但无意中朝评判席上一瞥,她大失所望。她看到评判员们在漫不经心地聊天,说笑着,比划着,一点儿也没有在意她的表演。英格丽·褒曼绝望了,甚至连后面的台词也忘掉了。这时,她听到评判团主席说:“好了好了,谢谢你,小姐!下一个……”英格丽·褒曼脑海里一片空白,世界一下子模糊了。她走到一条河水边,想在那里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因为河水太脏,臭气熏天,最后动摇了。第二天,她收到了皇家戏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秦蕾摘编)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他身体极小,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蝙蝠靠吸动物的血生存,他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么蹦跳、狂奔,都无法驱逐这种蝙蝠。蝙蝠却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落到野马头上,直到吸饱吸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因暴怒狂奔,在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动物学家们在分析这种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马死去,野马的死亡是他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高述新摘编)
  
   一位在商场工作的朋友告诉我,每次让顾客投票选优秀店员时,有一位收银员总会名列榜首。原因当然是她彬彬有礼,热情待客,更重要的是,她有一个深受顾客欢迎的好习惯——每次找钱给顾客,她总会在抽屉里拿出最新的钞票。(周聪摘编)
  
   日本京都有一座知名的禅园,建筑师将这个禅园建造完成后,请皇室人员来游览一番。一名皇室人员在禅园里走了一遍说:“这里真美,真是全日本最漂亮的庭园。”他一边赞叹一边指着园里池塘边的一块石头说:“这块石头是整个庭院里最绮丽的石头。”建筑师听完,马上叫人将这块最绮丽的石头搬走。他诧异地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建筑师恭敬地回答:“庭院里如果有一样东西特别显眼,就会破坏这里的和谐,我把它移走,这里总算是完美无暇了。”(张思摘编)
  
   在朋友家闲坐,无意之中我发现朋友为孩子擦皮鞋时只擦一只。朋友解释说,这是他创造的一种教育孩子的方法,因为这样可以迫使孩子把另一只鞋也擦的一样干净,如果经常这样做,就能促使孩子养成自觉的卫生习惯。(覃少平摘编)
  
  
   一位从德国旅游归来的亲戚在向我讲述那里的风土人情时,特地提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德国很多私人小汽车里,都备有一个或多个急救包。这位亲戚不解地询问了很多备有急救包的德国司机,得到的回答,几乎众口一词:“准备急救包,是为了救助那些在驾车中遇到遭遇车祸的人。”(郑利玲摘编)
  
   在阿拉曼战役前夕,邱吉尔召见了他的得力将领蒙哥马利将军。在谈话中,邱吉尔提议他应该研究一下逻辑。疆场勇士蒙哥马利担心自己在逻辑命题中纠缠不清,便推脱说:“首相先生,你知道,有这样一句谚语,‘了解和亲昵会产生轻蔑’,也许我越是研究逻辑,越是轻视它。”邱吉尔取下烟斗说:“不过我要提醒你,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亲昵,什么也不会产生出来。”(秦晓燕摘编)
  
   看过一个科技片,说蜥蜴是恐龙同类,恐龙灭亡了,蜥蜴却存活下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恐龙体积过于庞大,不便保护自己;蜥蜴小巧灵活,虽然纤弱,却便于隐藏自己,从而得以生存。(李凤兰摘编)
  
   上海的法国梧桐学名叫“悬铃木”,因为其叶子像中国原有的梧桐,且曾经广植于旧上海的法租界,故长时期地被叫做“法国梧桐”。其实验其真身,查其度牒乃是“英国梧桐”,老家在英国。但是我知道再也不会有人叫它“英国梧桐”了,就像当年哥伦布将他发现的新大陆错认为“印度”,从而误冠的地名一样,再也改不过来了。人类本质上是喜欢约定俗成的。(覃少平摘编)
  
  
   已经是冬天的第九场雪,雪使那些羊们忽然没了绿草。绵绵不断的雪增加了羊的绝望。羊们都患上了雪癔,目光散淡,六神无主,或站或卧,对精饲料漠然无视。狼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天极黑,伸手不见五指,只有狼眼闪烁如寒星。峡谷之风掠过,羊的柔弱不能引起狼的怜悯,而是更加激起狼的兽性。这仅仅是一瞬间的事情。羊群忽然开始骚乱,仿佛大梦猛醒。这时,牧羊人的猎枪恰到好处的轰响,狼用利齿扼着那些肥羊,落荒而逃。经过狼的杀戮,羊的雪癔忽然全都好了。清点羊群,少了五六只肥羊,小小的牺牲,却换来了羊群的健康。(老猛摘编)
  
   1966年4月1日,周恩来总理到地震严重的河北慰问受灾的人民,这天上午,王口公社和郭西公社的社员们齐集广场,11时20分,周总理来到广场,登上一辆卡车,正准备向社员群众发表慰问讲话,突然发现现场的群众是迎着风口坐的,原来,当地政府考虑到周总理身体不好,希望总理在背风的地方讲话,而周总理只说了一句话:听我口令,向后转。然后命令司机调转方向,开到群众的面前,总理一个人迎风而立,而群众则可背风听他讲话了。(黄碧斋摘编)
  
   乔治·居维叶是法国博物学家,是比较解剖学的奠基人,在古生物学方面颇有造诣。一天夜里,乔治·居维叶工作室的门被两只大犄角顶开了,一个“怪兽”冲了进来。一身猛兽的毛皮,巨齿獠牙,看上去十分可怕。冲进屋后,他张开血盆大口,用极其恐怖的声音大喊:“我要吃掉你!”乔治·居维叶正伏案工作,听到喊声,他抬起头扫了一眼来者。一看到“怪兽”的四只蹄子,便忍不住大笑起来:“哪里冒出来的大怪兽?你是吃不掉我的——自然法则告诉我,一切带蹄子的动物都是吃草的。”化装成怪兽的学生一看恶作剧被识破,只得解开兽皮,摘下面具,望着自己的“蹄子”,这才想起老师平时教过的生物常识。(左晓光摘编)
  
   古淮西有个叫杨肃鸟的人,中年得了一种怪病,每讲话腹中就有虫声应仿之,而且一天比一天响。有位道士闻之对杨肃鸟说:“此应声虫也,久不治还会传染给妻子。你读《本草》,读至虫不敢应的药,即取服之便愈。”取过《本草》读至“雷丸,虫忽无声”,他马上购雷丸数粒服之即愈。后来在长汀有一乞丐,亦是这个毛病,观者甚众。有人教其服雷丸治之,乞丐谢绝道:“吾无他技,所求衣食于人者,就靠这一招也。”(舒坦摘编)
  
   从前,有一个露宿街头的乞丐,他认识了一个贫困潦倒的画家。不久,画家积郁成疾,临终前,画家送给乞丐一幅画,画的是一双大手和一张微笑的脸,乞丐欣喜若狂,因为他曾听说一些画家死后出名的事。于是,他开始等着某一天用这幅画卖一大笔钱。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他等了许多年,画家还是没有出名,后来乞丐也带着遗憾离开了人间。富有戏剧性的是也有一个乞丐,同样的这个乞丐得到了一位画家的一幅画,画的内容同样是一双大手和一张微笑的脸。乞丐看懂了这幅画,他没有高兴。从此,他不再向别人乞讨,他开始用自己的双手赚钱。几年后,他有了房子,有了家庭,有了一张微笑的脸。(覃少平摘编)
  
   浮萍怡然自得地浮在水面上,它看了看脚下的藕,得意地嘲笑道:“你看我多么出众,人们一眼就看得见我。而你多倒霉呀,扎在深深的泥土里谁又能知道你呢?”藕一点也不生气,而是说道:“等着瞧吧!”几天后,人们来到池塘里。浮萍连忙露出妩媚的样子朝人们频频招手。人们却不理睬它,而是在泥土深处挖了起来。藕看了看在一旁受冷落的浮萍说:“今天你可知道了吧,浮在表面上的东西并不一定被人看重!”(秦蕾摘编)
  
   上世纪70年代末,一个年轻的日本人开了间20平方米的小杂货店。由于资金缺乏,他的店里货色不多,生意冷落。按照当时普通的经营方式,杂货店一般到夜里11点就关门了。一天夜里,年轻人忙着清理货架准备关门,进来几个买东西的人,年轻人接待了他们。这些人走后,年轻人索性在店里多呆了一会儿,结果又来了几名顾客。后来,这个年轻人就改变了作息时间,每天营业到午夜12点,比一般杂货店延长1小时。渐渐的,他的小杂货店成了附近单身人群夜间购物的首选地点。一年后,小杂货店渐渐扩大,营业总额达到2亿日元!这个叫安田隆夫的年轻店主趁势发展,生意越做越大。时至今日,他的公司在日本已有了50多家分店!(老猛摘编)
  
   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他的枪法极准但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地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往往是很困难的。但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雁群发出警告,正在栖息的雁群闻讯后纷纷出逃,但没发现什么,便又飞回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出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雁奴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的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了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也懒得再管。年轻人举起了枪……(蔡三林摘编)
  
   19岁的数学天才高斯遇到一个难题: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一个正17边形。他绞尽脑汁,通宵一夜尝试各种办法才做出来。第二天把答案交给导师,导师惊讶,原来他解开了一个有两千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高斯后来回忆,如果知道这道题两千年无人能解,他可能永远没信心解开它。(青山摘编)
  
   一员外横行乡里,架马车一向横冲直撞,行人避之不及。这天在巷口拐弯时撞倒一外乡人。外乡人以为他会下车后道歉,没想到他竟然说“我的马车过来,你为什么不躲?”被撞的人愣了!员外看他没反应,又重复了一遍“看见我的马车拐过来,为什么不躲?”这外乡人怒了,爬起来就冲员外下巴一个勾拳,员外应声倒地。完了问“看见我的拳头过来,为什么不躲?”这外乡人是一个著名的武师。(覃少平摘编)
  
   清代有一县官喜欢附庸风雅,一次他将自己的得意之作拿去装裱,准备送人。一问价钱,出乎意料的便宜。他问掌柜的:“这么个价,你老图什么?”那老爷子不苟言笑:“敝店老少无欺,裱字画重的是作者的品格和功力。品高收费自然高,您的画就这个价。”县官听了,心中一震,非常尴尬。(郑利玲摘编)

新钞票
目录

  •  / 杨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