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书中每个小故事相互关联和补充,语言简练幽默,情节完整生动,故事意趣盎然。本选段即可管窥《晏子春秋》写作特点之一、二:
第一个突出特点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从“晏子……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不惜“解左骖以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可以看出晏子慧眼识珠之能、惜才爱才之心;从“婴诚革之……尊醮而礼之……遂以为上客”可看出晏子虽身居高位、然知错即改、礼贤下士。而越石甫见晏子“至舍,不辞而入……怒而请绝”可见越石甫虽身份低贱但志洁高傲,却也并不恃才傲物,故当晏子诚心以礼待之时马上回应:“至恭不修途,尊礼不受摈。夫子之礼,仆不敢当也。”
其次,本文语言明白晓畅、手法多以白描为主,朴实简洁、明白传神,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晏子开始的问话“子何为者也”、“何为至此”、“何为为仆”、“为仆几何”、“可得赎乎”,真可谓言简意赅、问题切中肯綮。而越石甫在晏子责问为什么“子何绝我之暴也”时的回答不卑不亢、简明扼要,蕴含哲理:“……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从而使晏子幡然自省,知错即改,真正以诚心礼贤下士,故文末借君子之口夸赞晏子:“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诎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
本选段虽然语言明白晓畅、朴实简洁,但正由于其简短,有些地方理解还是存在字词疏通问题。如①刍:音chú,喂牲口的草。②暴:突然。③诎:音qū,委屈。④“讥”:在意。其次晏子出来道歉后越石甫回答“至恭不修途,尊礼不受摈。……”翻译过来即是“最大的尊敬只放在心上、决不讲究形式,对人尊重而讲究礼貌的人,决不会遭到唾弃。”这一句理解难度较大,需直译、意译结合。另外,晏子慧眼识才“遂解左骖以赠之”中的“赠”字应该是“赎”才说得通。
此外,建议把熟知的晏子故事如“晏子使楚”、“橘逾淮为枳”、“二桃杀三士”、“晏子辞千金”、“晏子谏齐景公”“晏子辞婚忠于老妻”等系统阅读,才更能体会到晏子的德行、能力,也更能感知《晏子春秋》的文学艺术魅力。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将其与管仲并列,并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欣慕焉。”历代如诸葛亮、魏征等均追慕晏子,以之为榜样。“大智而不巧伪,居高位而不弃贤才”,其真令人“欣慕”(钦慕)矣!
1.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中与“臣等不肖,请辞去”中“辞”字解释相同的一项:
A.至舍,不辞而入
B.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
C.婴可以辞而无弃乎
D.意北尚可以言辞动也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中与“夫子之礼,仆不敢当也”中的“礼”字用法相同的词:
A.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B.故就酒家觞之
C.吾得兄事之
D.先破秦入成阳者王之
3.阅读《晏子春秋》,了解本文涉及的其它几个故事。
附:参考答案
1.A 2.A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