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4712

[ 潘向黎 文选 ]   

一个叫做隐居的梦想

◇ 潘向黎

  在江河湖海之中,我最喜欢湖。湖是可亲的,可以像一方玉佩,用目光用思念日夜摩挲,将它“盘”出属于你的一份明净莹润来。
  江南的湖特别美,别处很难和它抗衡,因为有江南的人文历史作它的画框。散文家张岱也极爱湖,他那著名的《湖心亭看雪》,所写的纯白世界,空寂心情,是常人眼中看不见的洗尽铅华的西湖。
  然而,真正勾了我的魂魄却是这一段:“高槐深竹,樾暗千层,坐对兰荡,一泓漾之,水木明瑟,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天镜园》)。“受用一绿”,“字俱碧鲜”,人生至此,还有什么不足,还要什么呢?也许就是读了这一段文字,我才有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梦想:找到那样一个湖,那样一个所在,静静地读书,静静地生活。有个朋友听了说:“那不是隐居吗?会很冷清的。”那是隐居吗?那么美好,那么安静,那么让人心满意足,我“隐”之唯恐不及,“居”之唯恐不成呢。
  说到隐居,中国的读书人,大概没有不知道“莼鲈之思”这个典故的。苏州人张翰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苑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忘,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不久他所追随的齐王覆灭,于是人们都说他“见机”。大家都认定,“莼鲈之思”是一个看清形势的聪明人脱身的借口,但是谁能否认,莼鲈之思,也就是对那片湖水和宁静的向往,也是张翰决定的原因之一?我更愿意接受这样的解释。
  前几天,和几位文友去苏州附近看湖。听说有湖,我就欣然而往,连湖的名字也不曾问清。
  湖水悠悠,空气清新,花木茂盛,灿烂的阳光肆意流泻,难得地保留了一份野旷天低、萧然出尘的韵味。
  晚上随手翻看湖志,才知这里历来是名士隐居之地。宋代有武陵主人“营别墅于湖滨,极林泉之胜,绕岸植桃数百株,号桃花源,名人往来宴赏无虚日”;元代有陆隐君“筑别业于湖东,一时名士皆与之游,常泛轻舟携笔床茶具,往来烟波间”……这些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今人若要仿效这些前贤,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除了财力,是否还要放弃红尘中的一些什么呢?
  在湖边住了一晚。似睡非睡的朦胧之中,似乎听见有人在低声吟诵,隐约可闻“如何忘旧隐,落尽故园花”,心中一奇,就此不能入睡。索性披衣起来看湖。
  只见波光粼粼,好风如梦,清景无限。一时之间,一个叫做隐居的梦想就在眼前,似乎伸手可及。

一个叫做隐居的梦想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