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1年第3期 ID: 139061

[ 朱月明 文选 ]   

语气在朗读中的运用

◇ 朱月明

  在朗读中,语气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们甚至可以说,朗读学实质上就是“语气学”。因为语气是情、气、声的结合体,所以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产生什么样的气息,有什么样的气息,就有什么样的声音状态。据此,我们可以将语气的运用大致归纳为十条规律:喜则气满声高、悲则气沉声缓、爱则气缓声柔、憎则气足声硬、急则气短声促、冷则气少声淡、惧则气提声抖、怒则气粗声重、疑则气细声粘、静则气舒声平。
  儿童故事、寓言故事中语气的运用是最为丰富的,下面就以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例,分析语气的这十条规律的运用。
  
  1、喜则气满声高。例如:
  小蝌蚪听了,高兴得在水里翻起跟斗来,一面还大声喊:“啊!我们找到妈妈啦!”
  小蝌蚪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妈妈,非常兴奋。朗读时要气息饱满,声音洪亮,语调上扬,充满激情。“气满声高”的语气可以造成跳跃感,口腔要宽松,气息要通畅。
  2、悲则气沉声缓。例如: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儿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朗读时气息要沉重、低小、迟缓、断续,造成一种迟滞感,表达哽咽之情。口腔显得很笨重,气息好像快要用尽了。
  3、爱则气缓声柔。例如:
  妈妈摸着我的头发笑了:“那好吧,亲爱的小水兵!”
  朗读时气息要缓慢,声音要温柔,造成一种温和感。口腔松宽,气息柔和深长。
  4、憎则气足声硬。例如:
  长工们个个捏紧拳头,愤怒地说:“周扒皮逼得我们活不下去了,我们要团结起来和他斗争!”
  朗读时要气息粗重、声音用力向下,造成一种挤压感。口腔紧窄,气息流动猛、多阻塞。
  5、急则气短声促。例如:
  突然,一只小松鼠跳到小马跟前,大叫道:“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朗读时气息要短,声音要急促,造成紧迫感。口腔紧迫,气息短促有力。
  6、冷则气少声淡。例如:
  卡特看牛顿发愣了,笑着说:“讲不出道理来,光会做有什么稀罕呢?真可笑。”
  这里的“笑”是冷笑——冷淡无情,漠不关心。卡特见牛顿讲不出做风车的原理,就冷言冷语讽刺他。用气少,平淡,没有激情,造成冷寂感。口腔松懒无力,气息微弱。
  7、惧则气提声抖。例如:
  小白兔一边跑一边喘着气:“咕咚——咕咚——”
  由于惧怕而气息高提,声音颤抖,造成紧缩感。口腔受阻,气息凝塞。
  8、怒则气粗声重。例如:
  大官恼怒了,说:“谁叫你画海?快画金山!”
  气息粗,声音重,造成震动感。口腔如鼓,气息如重锤击鼓。
  9、疑则气细声粘。例如: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渔夫怀疑妻子不愿意将孩子抱回家里,所以用怀疑的语气询问妻子。语气迟疑、犹豫,气息细、声粘,造成踟蹰感。
  10、静则气舒声平。例如:
  大黑和小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朗读时轻轻送气,声音平稳稍慢,造成一种平静之感。
  当然,这十条规律并没有囊括语气运用的全部,语气在朗读中是千变万化的。运用时也是相互交错的。下面以小学三年级的儿童文学作品《陶罐和铁罐》为例,综合分析语气的运用。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叙述的语气一般都是平静的,所以朗读这两句时感情色彩不用太浓烈,平淡即可。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骄傲是一种得意忘形的喜乐之情。喜则气满声高,气息饱满上提,声音洪亮,表现出铁罐的傲慢无礼和自以为是。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谦虚是一种略为自卑的情感,这两句,读时声音下沉,低小、温和,显出陶罐的谦虚、谨慎和礼貌、友善。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轻蔑是一种憎的表情,憎则气足声硬,气息充足,声音用力下沉,造成挤压感。朗读时要将铁罐放肆无礼、咄咄逼人的蛮横语气表现出来,使陶罐与铁罐的态度产生鲜明的对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陶罐受了铁罐的羞辱,极力想为自己争辩。急则气短声促。气息短,声音急促,造成紧迫感。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怒则气粗声重,气息粗、饱满,声音厚重且高,造成震动感。铁罐没料到陶罐竟敢顶嘴,就怒气冲冲地斥责它。朗读时声音要粗重,表现出铁罐的蛮横无理。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劝说的语气是充满爱的。爱则气缓声柔。气息和缓,声音温柔,造成一种温和感,表明陶罐的友好及深明大义。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怒则气粗声重,铁罐仍然顽固不化,得寸进尺,坚持与陶罐为敌。朗读时声音要尽量粗重有力,表现出铁罐的蛮横无理。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叙述的语气一般都是静的。朗读时要读出时光流逝,万物变迁的悠远平静感,要用一种娓娓道来的语气来读。
  许多年代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一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喜则气满声高,人们发现一只陶罐,自然充满喜悦之情,最后一句要读出惊喜上扬的语气。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此句与前一句相同,都是喜的语气。喜则气满声高,声音上扬且响亮。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陈述的语气一般都是平静的,朗读时气息舒缓,声音平静、清晰即可。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第一句表达了赞美的喜悦之情,喜则气满声高,朗读时要声音饱满且高扬。第二句是对陶罐的一种爱惜之情,爱则气缓声柔,“小心点儿”“千万别”“很有”这几个重音应压低声音轻读并拖长,表现出生怕碰坏陶罐的珍爱之情。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喜则气满声高,朗读时声音轻快,气息饱满。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失望是一种略带悲伤的情绪,悲则气沉声缓,最后一句声音要略显低沉缓慢,读出人们一无所得的失望情绪。
  总之,运用语气时,情是统帅、主导,是内在的:气息、声音是被统帅、被引导的,是外在的。这当中,不但有语意,而且有情思;不但动于衷,而且流于外:不但音随意转,气随情动,而且因情用气,以情带声:不但以气托声,而且以声、气传情。语气,使神与形珠联璧合,使有声语言充满生命的活力。我们朗读时要充分理解语气运用的规律和特点,情取其高,声取其中,气取其深,以达到“字正腔圆、清晰持久、刚柔自如、声情并茂”的境界。

语气在朗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