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让许多语文老师感到困惑的事。为了让学生消除对作文的恐惧感,真正提升作文能力,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写作,激励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情感,拓宽写作天地,加强写作技巧的指导。
【关键词】作文能力 写作兴趣 提升策略
谈及作文,业内有句行话,叫“得作文者得天下”,可见作文在语文学科中的分量。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让许多语文老师感到困惑的事。目前,我国中学作文教学有许多不同的学术观点,形成了不同的教学体系。可以说是各拿各的号,各吹各的调,各有各的做法,而笔者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也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消除对作文的恐惧感,激发了浓厚的写作兴趣,扬起了写作的风帆,使方塘半亩的作文映鉴出天光云影、旖旎风情。
一、鼓励学生大胆写作——放眼天地外,携心自咏诗
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的关系。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不管学生的作品多么拙劣,也不能讽刺、挖苦他们,以防止他们在写作中产生自卑感,产生自我否定,甚至对写作产生反感。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并给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能够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写作情绪,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美国教育学家巴士卡里雅博士宣称:“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白痴,我都能把他们培养成优等生。”他的妙方就是赞扬和鼓励。作文教学需要教师拿起鼓励的武器。中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有渴望得到肯定和赞扬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挖掘出他们不竭的创作动力。这样,学生期待肯定和赞誉的心理得到满足,就会有写好作文的自信,就会有希望。同时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因为教师本身的优良品质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不管成功与否,都是他们苦心经营的结果,他们劳动的付出都渴望得到承认,因此要善待学生的劳动成果。作文讲评中,要针对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从字的书写、词语的运用、语言讲究、行文布局、表达技法、写作态度甚至一点微小的进步中找出闪光点,给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用赏识的眼光对待每一篇作文,你会发现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巧妙地运用评语激励学生或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赞扬,会极大地点燃学生的写作愿望,他们就会投入更大的写作热情,尽量去写好每一篇作文。这样,赞许和鼓励,会更大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给他们创设轻松愉悦的写作环境,消除作文难的心理障碍,学生就乐写、善写,逐步写出较为成功的作品。
二、激励学生写作的兴趣——泉香鸟语引兴致,东风夜放花千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断地尝试成功的喜悦,会让学生走向作文的成功。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动力。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望劳动付出后收获的是肯定和赞誉。作文教学中,应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给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不断地让他们尝试成功的体验,从而培植他们写好作文的自信,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根据不同水平的作文,给他们寻找成功的机会。利用班内、校内的报纸、黑板报、演讲等阵地,让一些学生的作文得以展现;通过征文、作文竞赛、报纸杂志的发表等形式,让出类拔萃的作品得到成功的机会。这样,对学生本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和鼓舞,能够激发他们写好作文的自信心。同时,对周围的同学也是一个极大的带动,有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写作氛围。作文成功机会的创设,收到的是鸟语花香、泉水淙淙,收获的是夜放千树的繁花耀眼,是写作的成功。
三、激发学生情感——花径幽长香袅袅,暖风吹兰意芳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注意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从学习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的。每一个语文学习中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自我,应重视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受情绪因素影响的,教师要有良好的情感修养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作文教学中,老师既要深化自身的情感,又要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情感。
学生的作文,往往无病呻吟,言之无物。究其原因,有的是不说真话、实话;有的是对老师存有戒心,不信赖老师,不愿向老师倾吐真情实感。因此,要引导学生写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教师必须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人是社会的人,学生也会在社会、学校、家庭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要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为他们排忧解难,拨开他们心灵的迷雾,指引他们走好人生的道路,给他们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甚至轻轻的微笑,触动他们的情感,激起写作的欲望,使他们在作文中抒写生活、吐露真情。这样,师生之间有了真挚的情感,学生便更愿意接近老师,向老师袒露自己的心声,愿意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帮助。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能花径幽长香袅袅,暖风吹兰意芳菲,才能充实感人,才能动人心魄。
四、拓宽写作天地——长歌吟风雨,抒怀玉关情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的问题上提出,要引导并帮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等等。这些描述正是写作的基本要素和内涵。从这点上伸展开去,写作就是要从成全学生的生命出发,断虹霁雨,水波山黛,摄入胸怀,使写作成为学生张扬生命、激扬文字、放飞想象、袒露心灵的途径和方式。张扬个性,长歌吟风雨,抒怀玉关情,才可能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拓宽写作的空间。
1.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关注自我,关心国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阅历浅薄,知识贫乏,情感荒芜,要想写出好的文章,简直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痴人说梦,瞎子呓语,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为了让学生胸中有物、笔下有言,能够闳中肆外、厚积薄发,就要引导学生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抒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天地自然、日常生活蕴涵着无数可描写的事物,天地之间,物各有主,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得之为声,遇之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要把学生引向比他们自身生活更广阔、更深入、更真实、更缤纷的世界,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手去感受,用心去探索。这样,创新的种子就会埋入心田,写作的源泉就永远不会枯竭。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诗;天地之间,人生百味皆成文。从另一个角度看,创新也是关注自我,从自身出发,冲破种种樊篱来表达自己的个性意识。而这一切都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国家的关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因此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国家的思想感情,让他们拥有健康的生活心态,积极乐观地投入生活,毕竟生活是创新的源泉,是创新的巨大能量宝库。
2.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磅礴;夏天到来,百花争艳,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火热;秋天到来,落叶纷飞,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冬天到来,天地沉寂,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沉淀。同样的事物,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周身就充斥了美,你也会在美的怀抱中体味生活的快乐、人生的美好。作文教学的目的何在?它就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生活的美好、生命的蓬勃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作文教学要用“美”来吸引学生,渗透审美教育。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渗透,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甚至创造美。感受美、鉴赏美对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文教学中要通过作文引导学生体味生活的美好,并把对生活美的独特感悟抒写出来,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鉴赏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五、写作技巧的指导——众里寻他千百度,拣尽“花枝”春盎然
写作技巧是构成文学作品艺术性的内在因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是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或表达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完美程度。这种艺术性的取得,决定于作者的世界观、创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在具体的作品中,艺术性表现在作家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意境与典型形象,从而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一般来说,作者的写作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写作意图。写作意图,是指作者打算在文章或作品中表达什么样的生活和思想内容,以及通过这种表达达到什么目的。而要使这一写作意图圆满实现,就必须依靠写作技巧。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关于写作形式与写作技巧的深刻启示。例如,巧合与悬念,往往是某些生活事件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固有的形式;对比与映衬,常常是构成大自然优美景观及“艺术”美感的重要因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和自然的规律中寓含着曲折美、变化美、节奏美;“蝉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常见的景象中包含着动与静相反相成的艺术辩证法则。另外,象征、误会、扬抑、比兴等等手法的运用都能使我们的作文平中见奇、淡而有味,使我们的作文不再无病呻吟、空洞无物,少枝叶、缺血肉;而是充满温情、溢满亮丽、深蕴哲理,于腐朽中见神奇,于平淡中见伟大。因此,我们要学习写作技巧,并反复琢磨,不断训练强化,写作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才能使自己的写作真正得到提高,才能拣尽“花枝”栖息枝头,使得百花吐芳,春意盎然。
总之,作文写作有蛹虫化蝶的痛苦,更有新鸟破壳的喜悦。“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夕阳芳草寻常物,善解皆为绝妙词”,我们学生要在体味自然的美好和享受每一次心灵的感动中智慧成长,我们的作文写作也就会其乐无穷,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