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这就是实事求是。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需要更多的调查研究,需要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实事求是 调查研究 治学态度 科学精神
1979年冬,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的同志分赴四川、福建两省,对中学生的语文状况作了一次调查。这次调查形成了两份调查报告:《从三百篇作文看当前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存在问题》(张定远、田小琳、周正逵、张永林、唐金科)、《从三百份测验卷看当前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存在问题》(姚富根、张厚感、顾振彪),两篇专题文章:张志公先生的《语文学科的现代化问题》、刘国正先生的《谈谈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这两份调查报告和两篇专题文章后结集为《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和设想》一书,于1981年3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吕叔湘先生作了序。
这次调查正值文革后拨乱反正的时期。调查的目的主要是“考察一下中学生语文水平的现状,试图给研究问题和改革教材提供一些依据”。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粉碎‘四人帮’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拨乱反正,取得了不少成绩,确有许多学生语文水平日益有所提高,但也还有相当多的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能适应升学和就业的需要,不利于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迅速培养人才。这就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这次调查虽说调查面较小,不够全面,但它揭示的学生“语文基本功太差,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的实际情况,为80年代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进行提供了依据和方向,意义重大。
今天重读这本179页的小书,感触颇多。集中到一点,就是中学语文界目前迫切需要启动一项主要针对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科学全面的调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审视、解决目前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的、影响全局的重大问题。
一、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就必须做这样的调查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中华大地沧桑巨变。现在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益现代化、信息化发展不断加速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其语文学习的内容、方式、手段等与30年前相比有了巨大的变化。要全面客观准确地了解这种变化,了解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靠大致的估计不行,靠小范围的管窥蠡测也不行,需要科学全面的调查。
目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制定和征求意见中。制定纲要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主要是:科学确定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总体任务和重大部署,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以及分阶段、分地区的目标提出具体要求,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战略和政策措施。现在全国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水平是怎样的?信息化条件下他们的阅读写作情况如何?经济社会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之间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水平有多大差距?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吗?能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吗?要回答这些问题,迫切需要科学全面的调查。
二、“教些什么?什么时候教?怎样教?”更需要做这样的调查
著名学者、课程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巢宗祺说:“语文学科是一个尚未成熟的学科。这一学科的教学核心内容——汉语言文字及其运用规律,还远远没有被认识清楚。符合汉语真实面貌的理论模型尚未建立起来。语文学科建设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科学规范的学科,还有许多光荣的工作要做。”正因为如此,在语文学科课程性质和课程结构上,在布鲁纳结构课程理论提出的“教些什么?什么时候教?怎样教?”三个核心问题上,语文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直争议不断。以个人之见,最好的办法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做出准确全面的判断后,从学情实际出发,来探讨和回答“教些什么?什么时候教?怎样教?”这些关键问题,来进行语文教材的编写修订、考试内容的确定与形式的设计等工作,以此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三、增强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需要做这样的调查
“考察一下中学生语文水平的现状,试图给研究问题和改革教材提供一些依据”,《从三百篇作文看当前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存在问题》和《从三百份测验卷看当前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存在问题》两个调查报告,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采样、阅卷、分析,详尽地列出了学生在作文和测验卷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细致到每个错别字都列举(共列出573个错字,778个别字)。这种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和科学精神对今天的语文教学研究尤其意义重大。
今天的语文教学研究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刊物众多,各式各样的论文、课题林林总总。大家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研究如何解读文本、深入文本,讨论是否需要重构语言训练,探讨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好课等等问题,成绩是主要的。不过我觉得,语文教学研究中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以空对空的情况也不少。那些没有以科学准确全面的学情为基础的所谓教学研究,本身就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这种研究,方向是缘木求鱼,论道是坐井观天,理论是闭门造车,是一种盲人摸象式的研究。论文常常是引用一番大师理论,又解释一通,再空议一阵。这样的研究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价值是大打折扣的。
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这就是实事求是。吕叔湘先生说:“进行任何工作,尤其是进行任何改革,首先要了解情况,最好是做些实际调查,这个道理是无需多说的。”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需要更多的调查研究,需要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文化传承,负有重大责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做科学全面的调查了解意义重大。以现在我们拥有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完全能做好一个这样的调查,接下来的就只是一个行动的问题了!
★作者单位:云南省石屏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