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读和写是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中加强阅读理解是写作运用的基础。读和写两者在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加强阅读训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阅读 写作 写作能力 综合素质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读和写是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中加强阅读理解是写作运用的基础。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理解透彻了,文中的教育作用也就水到渠成,心里也就有了可说的话,写起来也就会感到文思敏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和写两者在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加强阅读训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理解教材精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围绕这些文章进行读写训练时,要注意对学生的能力素质教育。例如朱自清先生《春》和《绿》这两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的教读:《春》通过描写大地回春、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动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它就不同于一般的写景抒情散文,它不是描写完一处景点抒发一次感情,而是先写出人们对春天迫切的盼望之情,接着再抓住春天具有的特点——春山、春水、春日来勾画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为下面具体描绘“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几幅图画创设了广阔的背景。最后用三个比喻句生动有力地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赞扬之情。《绿》是一篇洋溢着勃勃生机、充满生命力的优美散文,它的重点不在记述游踪和所见到的种种景物,而是以感情的深入发展为线索:开头由惊诧梅雨潭的“绿”(外在的美),引发为什么惊诧到沉醉于“梅雨潭”的绿(内在美),抒发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狂喜的激情。文中多个比喻的运用,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又可启发学生懂得阅读此类借景抒情的文章关键在于理清作者的感情线索,作者是通过什么来抒什么情,是如何表达的。教学中教师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让学生明白在写作这类写景状物的散文或记叙文时,首先要注意把景物写得形象、具体,是借某景以达某情,并有一个内在的感情发展线索,还要明确“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以此让学生对自己所熟悉的一处风景、名胜写篇状物写景的散文。
二、以形式多样的口语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1.加强课文内容的阅读,促进学生写作。在所学课文中,很多课文的内容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只有认真阅读课文或反复阅读背诵精彩课文、段落、句子,才能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把握好文章的思想内容,也才能更清楚地认识问题、了解社会。如《求知若采金》一文中,我们了解到,一方面,世界是物质的,金钱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日益显示出它不同凡响的作用,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渗透着金钱的效能,它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必要保证,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又是万万不能的;另一方面,金钱是万恶之源,“金钱如粪土”。可让学生据此写篇揭露社会病态的文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启发他们写感想、谈体会、赞扬先进、揭露丑恶,并引导学生对社会的某一现象加以评论,写一篇自己的心得感受,使学生在写作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以对名言深意的理解、演讲带动写作。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每周收集一条名言,并对此名言内容利用每天语文课前几分钟轮流让学生作讲解方面的口语训练,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名言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另外,养成每周写周记或天天写日记的语文习惯。必要时教师可用拟好作文批语等方法让学生同桌交换对着批语修改文章,作为培养学生自我能力素质提高的途径,或是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批改,教师批改时,每次指出作文上出现的一点不足之处,不要面面俱到,多写一点鼓励性的语言,少作批评,这样使学生每次都知道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在哪里。教师循循善诱,让学生“讲自己的心里话、诚实话”,写出“自己的认识、态度”。这样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长期坚持下去,就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积极为校报投稿和参与校园广播等形式的校园活动,促进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读,更重要的是运用。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对学生写作知识的传授,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写作技巧的训练,而且要对学生生活思想修养、审美情趣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重视。叶圣陶先生在《作文与做人》一文中强调指出,“作好文,首先要做好人”,将“作文”与“做人”并列起来,并将其作为探讨作文教学中文章的题旨。教学中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学校的文化建设,对于校报积极投稿,相互竞争,看谁在一定的时间内发表文章最多,被选中校报的文章,在班级中范读,使学生内心树立一种荣誉感。另外,利用校广播,给学生命题写作文,按周时量写出青春篇、人生篇、理想篇等,送校广播组进行广播,这样学生的作品能经常得到发表和广播,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与文化素质的渠道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善于总结,认真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相互关系,因势利导,抓住语文的基础性、工具性,尽力做到语文生活化,日常生活语文化,让家庭、社会、学校发挥出语文的教育作用,使学生能有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并在这个大天地中得到教育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思想素质。
★作者单位:云南省马关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