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7年第5期 ID: 356147

[ 张悦群 文选 ]   

海外语文练习的基本特点

◇ 张悦群

  尽管由于历史、文化、地域、语言等差异,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语文练习设计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但是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点。
  
  一、重视生活情境
  
  海外语文练习设计比较重视生活情境,它不是机械地、空洞地进行浯文练习,而是把练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他们感到可亲可近,把语文训练的读、写、听、说变成十分自然的事。
  例如,美国一所中学6年级(相当于我国初中一年级)《语言》教材第八章《描写》部分,设计了这样几道题:“写几句话描写你的班级或家庭,注意正确使用集合名词”,“写几句话描写你上一次做菜的情况。你烧了什么菜?味道怎么样?注意正确使用逗号”,“假设暴雨使你们所在的城市遭了水灾,写几句话描写水灾的后果。检查一下,确信名词复数和所有格形式都使用正确”。这几道练习题所要求描写的对象、情景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在运用语言进行描写时,不会由于对象生疏而无话可说,只需要在“怎样才能描写好”上下功夫即可。
  再如德国《现代德语》第七册有一道“角色表演”题,题中设计了五则情景,这五则情景都是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常会碰到的事:全家去郊游,但各人要去的目的地不一致,意见不统一;排队买点心时,有人“插队”,发生争执;母亲要孩子帮助做家务,孩子不乐意等等,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对话。一旦做起这样的练习,学生就会很快地进入生活,甚至会忘记是在进行语文学习。生活离不开语言,语言训练一旦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就会变得具体、自然而又生动。所以,把语文训练和生活紧密结合的练习,在海外语文教学中屡见不鲜。
  
  二、注重趣味练习
  
  青少年的天性活泼好动,呆板的、枯燥的、程式化的练习容易使之产生厌恶感。但读、写、听、说语文能力的提高又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长期的、大量的训练,这确实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在练习设计中,加强趣味性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德国语文第七册“说写综合训练”单元中有触摸游戏(在书包里放一样东西,让其他同学触摸后描述该物件)、摄影游戏(一人扮“镜头”,一人扮“快门”,“快门”说“开始”,扮“镜头”的学生睁开眼扫描一秒钟后描述眼见的某种物体)、人物描述游戏(4个盒子中分别放上写着名字、职业、形容词、动词的4种卡片,学生从每个盒子中任抽一张,根据所抽内容,发挥想像描述这个人物)。试问,有哪一个学生会拒绝这样的趣味训练?整个“说写综合训练”单元游戏性、活动性的练习占了绝大部分,我们可以想见课堂上学生们踊跃参与的情景。
  在英国、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的语文教材中,充满趣味的练习题比比皆是,同时语文练习的科学性、严密性、准确性并没有因之降低。这种亦“庄”亦“谐”的练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参加训练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切合时代脉搏
  
  海外各国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名家名作。这些经典性的作品,虽然时代久远,但无疑是学生学习语文“含金量”极高的典范之作。在一代又一代的语文教材中,它们有着重要的地位。但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却不可能几年、几十年的都没有变化,在保留传统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与方法的同时,应根据当代社会的变化、当代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及时引进现代的、科学的训练手段、方法及内容。
  德国语文教学中有利用电视画面对学生进行观察和想像的说话训练;澳大利亚语文教学中有制作广告的专题练习;俄罗斯语文教学中有制作广播剧的练习。日本语文教学中有要求学生在选读描写现代社会、未来社会的文章后,写一篇描述“21世纪是怎样一个社会”文章的作文题。在美国,要求学生运用电脑写作、作多媒体课件等练习更是家常便饭。这些充满时代感与超时代感的语文练习,既能促使学生关心时代与未来,又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自觉参与历练的内趋力。
  
  四、强调语文实践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语言,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是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一条最佳途径。所以,国外语文教学非常注重练习的实践性。
  法国教材在学生学完有关谚语的课文后,要求学生搜集几个关于反映天气的谚语,还要求根据课本上谚语的样式,尝试发明谚语。俄罗斯教材在学生学完寓言后,要求学生根据寓言排演戏剧、广播剧。将托尔斯泰改写的寓言与克雷洛夫改写的伊索寓言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尝试对托尔斯泰改写的寓言以散文形式写出寓意,对克雷洛夫改写的寓言以诗歌形式写出寓意,此外,还要求以相近的谚语写出寓意。英国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练习,直接把学生推向社会实践中去锻炼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初中英语第二册设计的专题是《新产品上市》,这一综合练习题从调查市场需求,到考虑商品生产、商标确定、包装设计,再到发动媒体推销产品、做广告宣传等等,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独立完成。要完成这类练习题,学生应该动脑动手,应该充分应用已有的和现学的语文知识与言语技能,进而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
  
  五、趋向多元开放
  
  海外学校教育教学的思想、方式不断更新,语文练习的观念、手段与内容也不断发展和变化。囿于课本、囿于课堂、圃于家庭进行训练、完成作业的格局已大大突破,开放性的练习越来越多。
  一个9岁的中国孩子去美国读书,曾经要完成的作业是《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我怎么看人类的文化》等论文的撰写。完成前一篇文章,这孩子打印出20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还分出了一些章和节,最后还列出了参考书目。完成后写一篇文章,这孩子用电脑打印了10页,自己设计了封面。该孩子是这样给文化下定义的:“什么是文化?其实特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的让人享受的一切。”为了完成这两篇文章,这孩子去了很多次图书馆,查阅了很多书。老师留在这位学生作业上的批语是:“我布置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这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进入的境界。”
  这名小学生小学毕业时已经能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带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文字和图像资料了。这种练习方式、练习要求,是我们不敢想象的,但美国人们并不感到奇怪,因为他们经常设计开放性练习。海外语文练习开放性主要表现为多元性,诸如命题的立意、练习的取材、设题的方式、答题的思路、乃至答案的评判,常常是多元的。常常设计这类多元、开放的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综合能力。
  
  六、渗透德育教育
  
  海外一些国家与地区的语文教学目标认为,在进行语文教育的同时,应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伦理、情感诸方面的教育。而这种教育不应是生硬的、附加的,应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自然地和教学内容糅合在一起,达到“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康德语)。海外语文练习如何体现这类德育教育呢?主要是渗透。
  海外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这类渗透德育教育的精彩的例子。日本教材中有一道这样的练习题。一位读者来信陈述:在空地上做扔球游戏的孩子砸碎了我家的窗户玻璃。因为他们是孩子,我决定不责备他们,也不需要他们赔偿。正当我以为他们过来拿球会向我道歉时,一个孩子跑过来就是一句:“一块玻璃多少钱?”本打算只要真心道歉便原谅他们的我被激怒了,大声地训斥了他们。愤怒之后,我茫然若失,自以为有钱便可以摆平一切的所谓“现代儿”,他们到底怎么想的呢?为引起学生的讨论,编者又设计了三种看法。
  小西:我觉得打碎了玻璃,赔偿是理所当然的,来信者说她对人家问“一块玻璃多少钱”感到不快,你们认为这正常吗?
  中村:孩子们道了歉就可以原谅他们,依我看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最终还是要赔偿的。
  山本:我觉得既然打扰了人家,就理应先说”对不起”。
  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来信和其中的三种看法,进行分组讨论。学生的讨论会围绕着下列问题展开:该不该赔偿,不赔偿是否有可能,只赔偿不道歉行不行,怎样做才是最恰当的,等等。通过讨论,不仅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都会得到锻炼;而且思想品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渗透其中,收到“寓教于练”之效。
  
  七、引导学生合作
  
  近些年来,合作学习已经广泛地应用到美国、以色列、新西兰、瑞典、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英国、德国等众多国家的语文教学之中。海外各国各地区的语文作业,常有“讨论”“小组讨论”“交换看法”“相互批评”“座谈”等形式,明确要求与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强调合作性,正是语言本质属性的一种体现。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但有助于学生的完成相关练习,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善于和他人相处,懂得尊重别人的意见,具有团队精神,能与他人合作,这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海外语文练习强调合作,引导学生合作、沟通、交流,其意义与价值远远超出语文学习本身,诚如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所说“合作学习是最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研究海外语文练习设计的特点,并和我国语文练习设计相比较,不难发现我国语文教学有待改进的地方,这对于我国语文练习的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是有所裨益的。
  [作者通联:江苏扬州邗江区教研室]

海外语文练习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