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7年第6期 ID: 356180

[ 张悦群 文选 ]   

海外语文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 张悦群

  一、海外语文教材的编写
  
  (一)编写人员:延聘、招聘或委托
  海外各国的教材编写,往往首先是延聘编写者。有的国家如英国,大都是出版商通过谨慎审查编写者的水平、能力和经验,论证编写者为教科书的内容、分量、难易度等所做的选择之后,与编写者签订合同。编写者的资格须得到保证,他们往往是有学术成就的大学教授、学科专家和有实践经验的中小学教师等。这些编写成员按合理结构组成班子,共同讨论,分工撰稿,通过辩论、统稿、修改、审核等过程,最后定稿。出版社要负责保护编著者的版权,教科书中选用或摘录的文章,引用的理论、例证等,均须一一注明。有的国家注重改革教材编写机制,形成多样化的局面。如俄罗斯,或扩大公开讨沦范围,包括对参编人员、教材内容、编纂方式等方面讨论,或组织不定专门执笔者的公开招聘活动,或非公开招聘,委托指定领域的专家执笔编写教材。任何领域的专家都可以参加教材编写,但需要竞争委员会从众多竞争的书稿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二至三部,以备选用。
  (二)成书前提:安排试教实验
  海外一些国家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十分重视安排试教。在俄罗斯,竞争委员会把挑选出的二至三部书稿印成实验教材,安排相关学校试教。试教一年后,由竞争委员会或教学法学术委员会(主要的教材审定机构)的相关部门对比分析,择优选用。若几部书都有价值,就由国家从作者手里全都买下,在这几部书的基础上编出国家教材。因为新教材必须在学校经过认真、广泛的实验后才被录用,所以新教材一般要经过七八年的时间才能诞生。新加坡在编写《中学华文教材》时,陆续安排单元式试教,吸取了各方面的经验后才定稿成书。
  (三)编写依据:遵循官方文件
  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教材编写须依据国家(地方)制订的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写原则、课本编纂指引或考试大纲、审查标准等官方文件。我国香港地区教育署提出编写教科书的“基本原则”,为语文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依据。这个“基本原则”要点是:“编写各科目范围的课本,都应阐明课程四要素(包括目标、内容、教与学的策略、评估评鉴),以协助学生的学习为目的。因此,在编写课本时,应确切地体现课程发展议会就有关科目课程纲要的宗旨和目标,而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亦应与课程纲要内的建议配合一致,并照顾不同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方式。”
  (四)课本内容:合乎教学效益
  至于课本内容,虽然各出版商可自行编排先后次序,但须合乎教与学的效益。①涵盖范围:课本必须能够涵盖课程发展议会制订的各科课程纲要的内容、学习目标和重点。课本内所附的其他资料,应可作为背景资料或增加项目,而课本内的资料、数据,则应切合课题,而且准确无误。②组织编排:课本能否协助学生学习,主要取决于内容的组织和编排是否恰当。在概念的发展方面,新概念应基于旧的概念,并且要适应需要,在适当的学习阶段和时段提出。概念必须准确精简,见解要前后一致。此外,课本的结构必须清晰明确,并以章节、标题、大纲、序言和总结划分,以助学生掌握课本内的概念、处理资料和应用有关的技能。③语文运用:课本编写应使用准确而恰当的文字,而文字的深浅程度,须配合有关读的语文能力。④客观中肯:课本内容必须从多角度探讨事物,并提出中肯的观点,切忌偏颇,例如以偏概全、虚构失真、零碎不全或欠连贯性等。课本内容和图表,不应带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包括对种族、性别及弱能的歧视,亦不宜带有排斥性和过于模式化的见解。⑤学习活动:各项学习活动、课业或练习都是课本的一部分,形式方面宜多元化、有意义、难度适中、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并且提供学生接触社会和有关生活的机会。此外,还必须着重发展学生的学习及运用知识的基本能力,包括传意、构思、推理、解难和探究等。学习活动必须具挑战性,除了要巩固学生的知识外,须进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反思,培养独立的终身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有关课题或事物,从而协助他们扩大学习领域和拓展核心能力,例如学习技巧、人际沟通技巧、批判性思考能力、资讯科技的应用和创意,以及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⑥图表:课本内的图表,例如照片、图画和图表等,必须精确恰当,有一定的教学效益及起诠释的作用,以便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因此,图表应有助学生聚集学习重点,而非与此相悖。
  (五)编排体系:分编型与综合型
  国外语文教材在编排上大体分为两种类型:分编型与综合型。分编型教科书以前苏联、俄罗斯最为典型,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前苏联就把语文教材分编为“俄语”和“文学”,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续采用这一形式。文学教材有三个小类:一是按文学作品主题编排,二是按文学作品体裁编排,三是按文学作品发表的历史时代编排。英国、美国、德国语文教材有分编型和综合型两种。综合型教材大致有三个小类:第一,分为两部分,文学作为其中一部分。如英国《牛津英语教程》1至3册,每册分A、B两部分;A部分均为文学作品,其文学部分处处与语言联系。第二,不分出独立的文学部分,设置一些文学作品单元穿插在教材中间。第三,连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单元也没有,只在普通单元中编排文学作品,作训练听说读写能力和学习语言之用。
  
  二、海外语文教材的选用
  
  多样化教材的出现,就带来教材选用的问题。在选定制中,教材质量的检验很重要的是靠选用来承担的。长期采用审定制、选定制等教科书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在教材选用上都有较为成熟的做法,教师是选用的主体。对教材的选用不单纯是一项技术操作,它与一定的社会环境、教育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英国语文教材的选用
  英国的教科书编写很自由,为了发行,出版商每年参加全国各地的书展,也向学校及有关单位发出大量宣传介绍资料。除了每家出版杜自行宣传推销外,70多家教科书和学校图书馆用书的出版社联合起来组成的教育出版社理事会,通过下设的六个委员会分别行使相关职权,与国会、新闻界、传媒、地方政府、教育机构、留学团、校董事、教师及家长广泛联系。包括安排会议、发行宣传件、组织展览、进行书籍采购与使用情况的调查等,为教材的选用提供较好的条件。
  (二)美国语文教材的选用
  美国教材选用没有全国统一标准,大多数地方由各州、市、学区按相应的课程设置自行选择,要求出版商提供有关教材效果的评价数据和详细说明。每学年结束前,各校都会收到多家出版社的书目,由地方学区设置的一般由各学科的中学教师和教授组成的教科书选定委员会最终决定选用的教材。学校与教师,对选用何种教科书都有一定的自由度。家长也有一定发言权,他们如有不同意见可通过校董会和学监交涉。另外,大部分学校鼓励教师自编教材,对自编教材的出版提供资助。更多的情况是,教师选用一种指定的教材,另外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再补充一部分材料。美国教育非常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因此,整个社会不鼓励学校和教师使用统一教材。另外,有些地方是由地方学区教育董事会自由选用。
  (三)德国语文教材的选用
  德国的语文教材是以成套形式出书,由主体教材和辅助教材、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等组成。主体教材一学年只使用一本。由于教材是由各州依据自己的“教材评审标准”进行审批的,各州的标准不统一,因此一般都是使用本州编写的教材。但学校和教师有权选择教材,好教材只要符合有关教育大纲的基本要求,往往被若干个州的学校采用。每个联邦州都为本州学校划定一些教学书目,学校可购买书单上的教材,书费由州政府承担。学校可以购买书单以外的教材,书费就得由学校或家长负责。
  (四)法国语文教材的选用
  法国语文教材选用,以学校为单位作出决定。一般而言,各小学校长从该行省所决定的教科书目录中选择相应的教材,经教师会讨论后决定,并报请国民教育部学核备。中学则须经学科会议及学校委员会讨论决定,并报请大学区总长核备。
  (五)日本语文教材的选用
  日本政府对教材选用有明确的规定:①公立学校由其所属的教育委员会决定,国立、私立学校由校长决定。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在选用教材时,要根据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的建议和指导,在多种中选择一种;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为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选择好教材,要事先进行研究和计划,并听取教材选定审议会的意见,对学校进行适当的指导,提供选择标准;学校应尊重这些意见,并在自己的调查研究基础上负责任地进行选择。②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事先要听取市区村教育委员会的意见,以市或区为单位设定教科书选用区,在同一区内应选用同一种教科书。如果选用区为跨地区的(含两个以上市区村的),则区内务教育委员会应协商,选用同一种教材。③一旦选定某种教材,则必须连续四年使用该种教科书。
  (六)香港语文教材的选用
  我国香港地区教育署每年都向学校颁发“学校选用课本及学习材料须知”,请学校校长交全体教师传阅,以作参考。“须知”内容包括:①重申教育署以往向各校发出的有关选用的要点,提示各校不应容许出版商的捐赠影响课本的选择,并要提供充足资料,以便家长在购买课本和学习材料时,能作出正确的选择。②各级的“推荐书目表”载于课程发展议会的网页内,以方便学校选择合适的课本的学习材料。③各校可参考“推荐书目表”选用,学校也可因学生的学习需要,采用“推荐书目表”以外的课本及学习材料。教育署也鼓励学校使用校本教学材料,教师可运用其专业知识,自行编、订教材。
  [作者通联:江苏扬州邗江区教研室]

海外语文教材的编写与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