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部分中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让学生走近名著,让名著走近学生,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为了检测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近年来名著题越来越为命题者所青睐。2006年安徽省高考语文专门设题6分,考查文学形象,而今年刚出台的《2007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也将“文学名著阅读”列入考试范围,分值为10分。那么,面对“文学名著阅读”这样的新题型,在仅有的两个月多的时间里,我们将如何备考呢?
一、要明确文学名著题的命题范围,了解名著的梗概、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及相关的情节(事件)等
一般地说,文学名著题的命题范围不会超出《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福建省2007年高考语文“文学名著阅读”题的考试范围,主要是《教学大纲》中推荐的课外阅读的11部长篇小说类文学名著。具体如下:
《红楼梦》、《三国演义》、《子夜》、《家》、《围城》、《堂·吉诃德》、《老人与海》、《匹克威克外传》、《巴黎圣母院》、《复活》、《欧也妮·葛朗台》。
在此基础上,还要对文学名著的内容有所了解,包括作者、故事梗概、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及有关情节(事件)、阅读感受(评判与鉴赏)等。
比如,《三国演义》,就应该大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1.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
2.内容概要: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战,弱肉强食。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的统称。曹操死后,曹丕称帝。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3.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
4.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情节或事件:①桃园三结义②火烧赤壁③草船借箭④孔明借东风⑤关公过五关斩六将⑥关公刮骨疗伤⑦诸葛亮智用空城计
5.主要艺术特色:1.成功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2.长于描述战争,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
6.阅读感受:如对诸葛亮的评判。认为,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的灵魂。他在小说中处于中心位置,是焦点人物。博望初捷,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取四郡,三气周瑜,活捉张任,入成都,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直到秋风五丈原,这一系列精彩的故事都是描写诸葛亮。在我们眼中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在他的头脑里有着层出不穷的智谋和计策,任何困难的复杂的情况,他都能应付自如,任何隐秘的狡诈的伎俩,他一眼就能识破。他远观近察,熟洞人情,精通世故,计无不中,算无遗漏,真正是人中之杰。更为敬佩的还有他的人格,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要明确文学名著题的拟题角度和形式,了解这种题型的规律、特点
文学名著题多从检测考生对具体名著的名称、作者、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内容理解、阅读感受等角度拟题,又多以填空、选择、简答等题型方式对考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测。
如以下的几道名著题:
例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的开篇词。这部名著的作者是(朝代)小说家。
[简析]该道名著题采用填空的形式,主要考查考生对《三国演义》内容理解(虽然要求填出的是名著“名称”,但若不知道“开篇词”是哪一部名著“内容”中的,就不能准确填出该名著的“名称”和作者。
[参考答案]《三国演义》;明朝;罗贯中。
例2.下面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及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进大观园
[简析]该道名著题采用选择的形式,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中的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的积累情况。
[参考答案]C。
例3.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人物姓名、作品名称)并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简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
[简析]该道名著题采用简答的形式,主要考查考生对具体名著的阅读感受能力、评价鉴赏能力,能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概括表述。
[参考答案]孙悟空《西游记》。孙悟空,他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取经路上,他是师傅的好帮手;“三打白骨精”,他穷追猛打,决不手软;“三借芭蕉扇”,他有勇有谋,化险为夷……他本领高强,不安于现状,热爱自由,勇于反抗,不把天国礼法放在眼里,见了玉帝,挺身而立,大闹蟠桃会,大闹天宫,反抗玉帝,同时,他疾恶如仇,具有顽强不屈的精神。他是艺高胆大的传奇神仙,更是血肉丰满的英雄好汉。(从以下几个方面评分:概述人物主要事迹;反映人物的性格;语言通顺;恰当运用修辞方法,语言生动)
例4.请你简述堂·吉诃德滑稽冒险的一个故事(100字左右)。
[简析]该道名著题仍然采用简答的形式,是今年福建省高考“文学名著阅读”题型之一,主要考查考生对具体名著中的有关内容的概括能力。要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概括堂·吉诃德的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又必须是滑稽并冒险的,这样才算扣题。
[参考答案]堂·吉诃德和他的仆人桑丘来到了郊野,远远望见三四十架风车,堂吉诃德说:“那边出现了三四十个大得出奇的巨人,我要去跟他们交手,把他们打死,咱们得了战利品,可以发财。”他横托着长枪就向风车冲杀上去,可结果风车把他连人带马都甩了出去,堂·吉诃德翻滚在地,狼狈不堪。
三、要明确名著题的答题策略,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名著题要答好,必须明确如下的几个答题策略:
1.注意对名著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等知识的积累。比如积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计用空城”等情节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精神等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解题时依据积累的知识很好地回答有关问题。
2.注意审清题目的要求。是评价人物还是概括主要内容、思想意义或语言特点,决不能有半点的含糊。像例3,我们要注意题目中评价的是人物,答题时,围绕人物来评价即可。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神通广大、机智勇敢”;“《水浒传》中的鲁提辖,嫉恶如仇、刚强勇猛、粗中有细”;“《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大智若愚、机智灵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爱好读书写诗”等。
3.注意答题的切入点。是从内容角度,人物角度入手还是从艺术手法角度入手要判断清楚,并能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概括表述。
像例3中,我们介绍孙悟空就应当从人物角度入手,抓住他性格不安于现状,热爱自由、勇于反抗来答,答题时适当举一些故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对这一人物可这样介绍:孙悟空不安于现状,热爱自由,勇于反抗,不把天国礼法放在眼里,见了玉帝,挺身而立,大闹蟠桃会、大闹天宫、反抗玉帝,同时,他疾恶如仇,具有顽强不屈的精神,在保唐僧取经途中,听见妖怪便捉拿,决不放脱,在“三打白骨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又比如例4,必须从内容角度入手,概括堂·吉诃德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又必须是滑稽并冒险的,只有这样回答才算扣题。
拓展训练:
1.请你简述《家》中一个令你难忘的情景(100字左右)。
2.《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谁说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3.“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用连环计?
4.请你简述一个关于爱斯梅拉达的故事(100字左右)。
5“林黛玉与薛宝钗”这两个文学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位,请陈述理由。
参考答案:(略)
[作者通联:福建福州闽清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