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7年第5期 ID: 356128

[ 王莉华 文选 ]   

文本、写作与开放的语文课堂

◇ 王莉华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与核心理念。与之相适应的语文教学应该是能充分体现自主、开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活动。而这种新型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必须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整合设计,构建一个开放的课堂,真正进入文本,成为读写训练的“中心角色”与活动主体,从而激发学生禁锢的热情,激活其沉睡的潜能,开启其幽闭的心智,放飞其囚禁的情愫,使语文化作他们生命中的一潭甘泉。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营造高效的语文学习课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引领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达到这个境界呢?下面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验。
  
  一、努力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学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我体会到:只有时时、处处将创新手段融入课堂,课堂学习才会充满创新活力。创新的语文课堂,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等,努力创设创新的情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采用新的教法与课堂结构;另一方面要注意激发起学生求异创新的欲望,善于引导学生排除障碍,标新立异,寻求开发创造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遵循创新的规律和方法去学习,从而赢得语文课堂学习的高效。
  以往上作文教学课时,我们大多是事先拟好题目,然后指导学生审题、选材、明确写作的重点和详略,随后是学生的冥思苦想,挤牙膏似的写作文。
  能不能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创新的意识呢?在说明文教学之后的一次作文练习中,我尝试创造性地先引入小制作比武。课前先布置制作要求,折纸、捏橡皮泥、做陶艺、制玩具,种类不限。学生们有的捏洋娃娃、有的折飞船、有的做驳壳枪、小航模……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当学生们纷纷亮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后,我再让他们口述自己的制作过程,顿时课堂上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气氛活跃热闹,把作文的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接下来的20多分钟里,我要求学生现场作文,这时,学生们很快就能埋头奋笔疾书,个个得心应手,人人都写出了四五百字的说明文,且语言比较准确、生动形象。
  可见,只有课堂上充满创新意识,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赢得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高效。
  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创新中,要正确解决如何创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什么情况下创设创新教学情景,怎样创设创新教学情景,对教学内容如何创新,如何处理“教需新法”和“教无定法”的关系等,都是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所必须潜心思考的问题。
  
  二、大胆放飞奇思妙想,创设开放的语文课堂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开放的语文课堂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开放设计。这不仅包括语文学科课程,也包括口语交际、语文活动课程和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课程内容除了面向教材,还要面向校园、学生、家庭、社会、自然界开放。开放的语文课堂可以将学生放归自然,让学生感悟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感悟大自然的雷鸣电闪、山川河流、花鸟鱼虫……还可以带学生走进社会,让学生融入社会,可以让学生感悟人生的喜怒哀乐,感悟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的突飞猛进、科技的日新月异,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在朱自清的散文《春》一课的教学时,我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在就近的公园里进行了春游,我们在茵绿的草地上踢球、诵读;在幽深的树林里捉迷藏、做游戏;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荡舟、歌唱……通过踏青赏春,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景,聆听到鸟儿“呼朋引伴的”歌唱,亲身感受到大自然里鸟语花香、绿满大地的明媚春光,引领学生进而感悟人生的春季,感受时代的春天。这种直观性强,让学生直接走进大自然的开放式课堂教学,充满了读书的情趣和课堂的生机与活力,不仅强有力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使之轻松愉悦地读懂了课文,同时也快乐地放飞了学生的奇思妙想。学生们在“课后随笔”中写出了情文并茂的短文和情趣盎然的小诗。尽管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从设计到实践来得都不那么容易,老师更加辛苦,但相应的收获,出奇好的教学效果也特别令人欣喜!
  从这一课例中我体验到:开放的语文课堂,可以让学生的整个身心都融入大自然,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快乐学习,既增长了知识能力,又受到了美的熏陶,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了发展,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是完全一致的。
  
  三、注重课堂学习实效,赢得高效的学习效益
  
  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验到:高效的语文课堂并不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的课堂,而是一个有活力、高效且具有实效的课堂。高效的语文课堂“应是一个环环紧扣、层层深入、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应考虑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经验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适应;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应做到课堂信息及时反馈、及时调节;应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向45分钟要更高的质量和更佳的教学效果”。
  为了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必须注意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要善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始终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注意实施目标教学,找准教学重难点,注重课前预习、新课导入、激励教学和恰当的课堂评价,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最近公开课《诗两首》之一《纸船》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朗读·激励”教学法,效果颇佳。
  我将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朗读,引领学生在读懂读透冰心诗句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诗句中女儿在茫茫大海上思念母亲的深情和诗的意境。“课前预习”是实现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第一个环节,为了引导学生体验女儿对母亲的亲情,我建议学生预习《纸船》时,试着写一首小诗给自己的母亲,或者也折一只纸船,在上面写一句话,送给自己最爱的亲人。在课堂“新课导入”时,我的话刚出口,学生们便情绪高涨地一个个举起了折好的纸船,还一边高声诵读着送给亲人的祝福语。学习《纸船》一诗的热情自然调动起来了。
  在这一节诗歌朗读的课堂教学中,我选用了优美的日本抒情轻音乐《海韵》为配乐,采用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点名请男女生表情朗读、分小组比赛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并辅以10分制的课堂朗读成绩予以恰当的评价、激励,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短短40分钟的课堂上,伴随着热烈的掌声、琅琅的书声和阵阵欢笑声,学生们不仅读懂了诗的情感,而且读准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意境。课后,我指导学生们把自己写下的一首首赞美母爱和亲情的《母爱无价》、《风筝——致母亲》、《母爱如水》、《我愿做一朵雪花》、《阳光与幼苗》、《火红的康乃馨》、《我爱你,母亲》、《亲情最真》等一百多首小诗,办成了以“诗芽”为题的专刊,让学生们从中体验到“尝试写诗”的成就和读诗的快乐,从而激发出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创设开放的语文课堂时,应注意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帮助学生的自我充分发展和实现为宗旨。为此,教师要积极地创设促进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环境与氛围。对于传统的优秀的语文学习经验和方法,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并采用当代的新技术、新方法来学习语文和发展语文,精心设计,以激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在开放的课堂上大胆放飞他们的奇思妙想,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实现文本体悟与写作训练高效收获。
  [作者通联:武汉市汉口铁中]

文本、写作与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