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7年第5期 ID: 356141

  

李儋元锡是一人还是两人?

◇ 陆 瑢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中选录了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一诗,书下注释在解释诗题时认为:“李儋、元锡,都是作者的友人。”而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唐诗鉴赏辞典》在鉴赏该诗时提出:“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前者认为李儋元锡是两个人,后者认为李儋元锡是一个人,我查阅了对于该诗进行鉴赏分析的各类参考书,对李儋元锡的注释不外乎上面的两种说法。截然不同的两种注释,究竟谁对谁错?笔者进行了相关考证,我认为李儋元锡是两个人这一注释较为合理。持李儋元锡是一个人观点的可能源于以下两点:
  1.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在介绍“古代的姓氏和名号”等古汉语常识时认为,上古时期,名和字连着说的时候,通常是先称字,后称名。例如:《左传·殽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殷,获百里(姓)孟明(字)视(名)、西乞(字)术(名)、白乙(字)丙(名)以归。”汉代以后,则往往先称名后称字,例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名)君玉(字)、长乐王回(名)深甫(字)、余弟安国(名)平父(字)、安上(名)纯父(字)。”由此推断,认为“李儋元锡是一个人”的观点是误认为“李儋(名)元锡(字)”是先名后字的称法。
  2.该诗首联“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中用“君”来指代友人,而“君”在古汉语中是用于第二人称的一种尊称,通常会翻译成“你”,这可能也是认为李儋元锡一个人的原因。
  其实,翻阅《韦应物集校注》可以发现,韦应物和李儋酬唱的作品很多,如《赠李儋》《寄别李儋》《送李儋》《将往江淮寄李十九儋》《赠李儋侍御》,《善福阁对雨寄李儋幼遐》等等,从以上诗题中可以得知,韦应物对李儋的称呼较多,有时直呼其名(李儋),有时称其排行(十九),有时加上官职(侍御),有时称字(幼遐)。可见,“元锡”并非李儋的字。
  另外,“君”在古汉语中,可用于单数也可用于复数,翻译成“你”或“你们”都可以,这和认为李儋元锡是两个人的说法并不矛盾。
  对于元锡其人,韦应物也有多首诗写给他,如:《郡中对雨赠元锡兼简杨凌》《同元锡题琅琊寺》《宴别幼遐与君贶兄弟》等,从中可知,元锡与李儋皆为诗人韦应物的好友,特别是从《宴别幼遐与君贶兄弟》中可进一步佐证,幼遐、君贶分别是李儋、元锡的字。
  同时,我查阅相关史书中对元锡的介绍可知:元锡,河南洛阳人,字君贶,吏部元外元挹之子。贞元十一年,为协律郎、山南西道节度推官。元和中,历衢、苏二州刺史,福建、宣歙观察史,授秘书监分司,以赃贬壁州。后除淄王傅,卒。(详见《元和姓纂》卷四及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记》)
  综上所述,认为李儋元锡是两个人的说法是合理的。
  [作者通联:江苏泰州中学]

李儋元锡是一人还是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