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决定了对语文教学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观的认识,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任务、目的和要求,决定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认识,以及对语文教学的内容、原则、方法、途径和手段等方面的理解。探讨海外不同国家与地区的语文学科性质,有助于认识与理解我国语文学科性质,有助于有效推进时下正在进行的第八次语文新课程改革。
(一)港、澳、台地区的语文学科性质
香港、澳门、台湾都是我国的一部分,语文学科教育与内地既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又因历史原因而各具自身的特点。
1.香港香港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两文三语”的局面:汉文、英文,普通话、广东话、英语。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在1990年编订的《中国语文科中一至中五课程纲要》中,没有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作专门陈述,只设置了如下两方面“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聆听、说话和思维等语文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本科的兴趣,并使学生有继续进修本学科的能力;(2)借着本科的教学启发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品德,增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并加强学生的责任感。但我们可以从这样的“教学目标”中看到香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一是重视培养语文能力,二是重视思想道德教育。
2.澳门澳门没有自编的语文教材,借用香港出版的中国语文课本作为教材。澳门政府在语文课程大纲“序言”中明确指出:“语文科对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的质素、身体心理的质素、审美的质素以及个性获得健康发展的质素,以及适应社会的需要,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语文科必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阅读、写作、听和说的能力。”还特别强调“应致力于加强中华民族文化的教育,提高尊崇、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的意识”。在“总目标”的“态度”一项中还列出了“认识中国,认识澳门”、“公民意识”、“对中国文化尊崇”、“正确的人生观”等8个方面的教育目标。从中仍然可以看出澳门语文学科性质的两个方面:语文能力培养与思想道德教育。
3.台湾台湾作为一个特殊的省份,语文教育的发展比较平稳,长期以来没有学科性质之争,始终是既重视实用又重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承传。其间虽然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但基本上保持了汉语的独立地位与民族特色。台湾与香港、澳门一样,没有对语文学科性质作出专门陈述。但我们可以从1995年《国民中学国文课程标准》规定的五项“目标”中,看出台湾地区的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把培养人文精神置于重要地位,并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文学欣赏,都强调弘扬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其中对汉字及书法的高度重视,则是大陆语文教育所不及的。
(二)亚洲地区相关国家的语文学科性质
1.新加坡新加坡的华人占人口的70%以上,华语为四种官方语言之一。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获得独立地位,华语华文也上升为第一语文。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大力开展“学中国普通话运动”以后,华语已成为华人的共同语。1993年新加坡教育部制订的《中学华文科课程标准》前言中说:“除列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语文技能和思维训练目的外,也包括有关华族文化与传统价值的纲目。”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把爱祖国、人道、民主、科学思想放在第一位;90年代则把加强语文能力放在第一位。
2.日本由于历史渊源关系,日本教育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很深的。明治维新以后,学习西方,东西融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风格。但二战后美国教育影响日本,语文教材采用实用主义的“生活单元”模式,忽视语言文化的学习,导致学生语文水平下降。由此日本产生了长期的论争,经过数次课改,日本语文学科的性质,已经调整为既着力培养语文能力又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两个方面。
3.韩国韩国教育部1997年公布的《国语课教育课程》,明确规定了语文学科性质:“国语课培养有韩国特色的国语使用能力和态度,在这丰富的信息社会里谋求正确、有效的国语生活,培养未来的民族意识和良好的国民情绪,并且是立志于国语发展和国语文化创造的一门课。”同时又指出,国语课的学习重点在于根据学习能力和成就水平,以正确的、批判的和创造性的水平来扩大国语使用经验的学习活动范围。韩国还把语文一分为六,以具体界定语文性质:(1)“国语生活”是“提高国语使用的实践能力的学科”;(2)“话法”是“说话人和听话人配合而创造其意义的相互作用行为”;(3)“读书”是“通过文章表现读者与著者表现心理、社会的相互作用”;(4)“写作”是“以文字语文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沟通、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从而创造新思想的语文使用行为”;(5)高中“文法”是“学习语文的本质与对国语的构造和体系的系统的知识,培养正确使用国语的能力,珍惜民族语文国语的态度的一门课”;(6)“文学”是“国语文化的一种语言的艺术”。
(三)俄罗斯的语文学科性质
俄罗斯基本继承苏联的语文教育传统。1997年《俄罗斯普通基础教育国家教育标准》规定,语言与文学知识包括下列课程:本族语文和本族文学,俄语与俄罗斯文学、外国文学等。学生能掌握俄语并能进行积极的生产和交际活动;应向学生介绍俄罗斯文化,并介绍世界文化;要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各种形式的言语活动(阅读、书写、聆听、叙述)……发展其审美感知能力、对文学现象的评价能力、在文学作品中反映生活现象的能力。俄语与文学分科的教学模式进一步说明,俄罗斯语文学科兼具工具和人文双重性质,二者对学生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英、法、德等国的语文学科性质
1.英国英国文化教育发达,文学教育有悠久的传统,英语语文教学反对过分热衷于死记硬背语法形态,重视朗读训练,按语言单位从单词认读、句意理解到段落和短文阅读,方法也灵活多样。英国语文教育具有丰富而成熟的教学经验,这是英语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共同语的重要原因。《英国国家课程与英语大纲》规定:(1)培养深入文字的熟练交际能力以及良好的听力,并培养具有兴趣的、具有丰富知识的、能与作者产生共鸣的读者;(2)学生需要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必须写出准确、流畅的文章,需要良好的阅读能力。英国虽未明确表述语文学科的性质,但从其大纲都可以看出英语首先是作为公共交际的工具,其次是重视继承传统文化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2.法国法国人民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认为法语是最好的语言之一。目前唯一能与美国好莱坞电影抗衡而保持独立风格的就是法国电影。其语文学科性质,首先是交际工具,其次是民族文化教育。这从法国语文的三项教育目标也可以看出来:(1)培养清楚流畅的口头、笔头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2)学会分析批判事物,发展注意力和记忆力,培养思考力与判断力,发挥独创精神;(3)学习和接受社会文化,投身到道德风尚的进化和社会进步中去。法国语文教学曾纠正偏重文学而忽视实用的倾向,这与其语文学科性质的交际性、实用性不无关系。
3.德国传统的德语教学偏重文学阅读和欣赏,前西德曾按文学史讲授作家作品,由于忽视了听说读写训练,语法教学又过于繁琐,影响了学生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发展。东西德统一后,各州制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呈多元化格局。1994年巴符州德语教学大纲分三部分:(1)说与写;(2)文学、其他文章和媒体;(3)语法及语言观察。三者不分主次,同等重要。高中学习的基本要求是:“灵活多变的表达能力、议事论理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明确、意志坚强、持之以恒等素质。”从中不难发现其学科性质,既重视能力培养,又关注人格成长。
(五)美、加、澳等国语文学科性质
1.美国美国教育在全国没有统一的法规,课程教材丰富多样。语文教育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没有对其学科性质作出公认的表述。由于各州教育各行其是,基础教育质量不高,大约1/4的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低下。但一些地区、一些专家在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研究与尝试。就阅读而言,对其性质则从语言学、心理学、思维学、行为学、学习学、病理学等不同角度进行全方位研究,形成两种对立的观点“外向内理论”与“内向外理论”。前者主张精读,后者主张猜读。后来又出现了“交易式阅读模式”,强调阅读环境对读者情绪、经历的影响。有代表性的观点是:“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得意义的能力,是一个需要主动参与和交流的复杂行为。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技能培养、实际应用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增强。”从中也可以看到阅读学科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综合性的阅读理解能力。
2.加拿大加拿大是移民国家,提倡多元文化,英语、法语是官方语言。《安大略(省)课程·语言·引言》中要求“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作好准备。他们需要知识和技能,以帮助他们投身于全球性的经济竞争,使他们能够作为公民又作为社会成员,生活得高尚正直,安居乐业”。语文学科既重实用功能,又兼有教育功能,这是符合加拿大国情的。
3.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母语是英语,其语文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各州提出的建设性方案,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扩大使用语言的能力,即读、写、说、听的能力,对这几方面同样重视。特拉雷根中学校本课程不谈学科性质,而详细规定教学要求。如对课文作出创造性反应,编写校刊,说听任务贯穿教学全过程等,重在语文能力的培养。
世界语文教学大致可分为三大基本模式:中国模式、欧洲(西方古典)模式、美国(西方现代)模式。三大模式各有其特点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学科性质,都不同程度地兼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实用性与教育性。既含有技能目标,又含有价值目标,肩负培养能力与陶冶情操的双重任务。某个国家在某个特定时期强调或侧重某一方面是正常的,如把二者对立起来,或把语文学科视为“纯工具”,或说语言教育就是“精神教育”,都会带来不良后果。
[作者通联:江苏扬州邗江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