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记叙文是我们最擅长和熟悉的一种文体,但如何写好它却又常常让我们不知所措。从本期开始,《作文技法指路专栏》将邀请名师,从如何让叙述更有条理、如何让语言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如何让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如何让叙述的重点更突出等几个方面论述写好记叙类文章的要领,同时将辅以实用鲜活的例子,深入浅出。期待通过这几个专题的学习,你的作文水平能够更上一个台阶。若有问题可以和我们联系,将由名师为你作答。(联系方式请见目录页)
名家启示
语言大师老舍说过:“一个老实人,在划火柴点烟而没点燃的时候,就会说:
‘唉,真没用,连根烟都点不着!’相反,一个性情暴躁的人呢,就不是这样说,而是把火柴往地上猛地一摔,高叫道:‘他妈的!’”
人物描写是记叙类文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要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而且还要能够鲜明地表达作者的爱憎,深刻揭示文章的中心。
人的性格不是孤立存在着的,是一个人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综合表现的结果。写记叙文,只有写出人物的个性,让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才能吸引、打动读者。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呢?
佳作邀赏
秋窗下的身影
一孝生
夕阳西下,晚风轻拂。已经是深秋了,但我却觉不出一丝寒意,脚下蹬着自行车,心早已飞回久别的家了。
刚一到家,打开门,看见卧病在床的爷爷奶奶,看见父亲布满老茧的裂了口的双手,看见母亲那憔悴的面容,我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父母体弱多痛,但每天还要起早贪黑地去侍弄那仅仅能维持六口之家生活的两块地。母亲生了我们孪生姐妹,虽然我是姐姐,年已十六,却没能为家里出什么力,相反,一年年还要去“吸”父母的血汗。在我们这个贫困的家庭中,一年要花很多钱供两个孩子念书,仅指望那两块地,不难想象生活是多么拮据。家境虽然如此,可我们姐妹俩都没有辍学。
就拿今年来说吧,眼看着两间土房要倒塌了,急等着钱盖房子。突然又传来了好消息,我的成绩优秀,被选拔进了另一所重点学校读初三,离家远了,要住校了,得交一笔费用,这无疑又给贫困的家庭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可是当录取通知书一拿到,父母便东奔西走,到处为我借钱交学费,毫不迟疑。母亲也第一次迈出了轻盈的步子,忙里忙外,为我赶制新被褥,第一次那样舒心地笑着。
记得那是临行前的一天晚上,我正在灯光下复习功课,以迎接新学校的摸底考试。
“铛,铛……”墙上的挂钟响了十二下,我揉了揉干涩的眼睛,下意识地回头望了望。忽然看见母亲正在微弱的灯光下为我缝制衣服。那憔悴的面容在灯光的辉映下,显得更加苍老。一针一针,是那么仔细,好像要把全部的爱都缝在里面,那布满血丝的眼睛。那干瘪的双手,那一阵阵咳嗽……刹那间,我的喉咙好像被一个沉沉的铅块堵住了,泪水不禁涌了出来。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孟郊写《游子吟》时的心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表。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什么事呀?”母亲依旧埋头缝着。
“妈,早点睡吧……”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真想扑过去,用女儿撒娇的动作夺下母亲手里的活计,可是……
我挪着沉重的脚步来到院中。夜,静谧的夜,好静好静!花草树木在月光的照射下,都留下了渺小的影子,唯有窗户上映着的母亲的身影,是那样高大。
点评心得
本篇选材精细,描写生动,细节突出,对典型事件和肖像的描写淋漓尽致地烘托出母亲高大的形象,表现了博大的母爱。开篇流畅婉转,收尾描写点题,意味深长。
方法指导
1 外貌描写:表明作者的态度
外貌包括人物的肖像、服饰、形体与神态等,成功的外貌描写是一把理解人物性格的钥匙。鲁迅一簇簇向上竖起的头发,仿佛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他不屈的性格;孔乙己身上的一件破长衫是他落魄知识分子的形象写照;阿Q头上的一顶破毡帽也是他穷困潦倒的体现……这些描写无不表现了他们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
(1)要仔细观察发现特征
要善于抓住人物最引入 注目的地方,写出人物的精神。如课文《故乡》: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看过《故乡》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圆规”杨二嫂。鲁迅正是抓住了人物的“凸颧骨”“薄嘴唇”的脸部特征和“两手搭在髀间”“张着两脚”的姿态,勾勒出杨二嫂的肖像特征,写出了她泼辣的性格。
(2)要按照一定顺序写具体
可由全身到身体局部,可从身材、衣着,写到面容。描写角度也应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而变化,可写正面,也可写侧面、背面等。如《羊脂球》:
她的脸庞好像一个红苹果,又像一朵含苞将放的芍药;在这副脸蛋儿的上端睁着两只非常美的大眼睛,四周遮着一图长而浓的睫毛,睫毛的阴影一直映在眼睛里;下端是一张窄窄的妩媚的嘴……嘴里是两排细小光亮的牙齿。
这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对主人公“羊脂球”的一段静态的、正面的肖像描写,表现了主人公“羊脂球”的年轻貌美。
2 动作描写:透视人物的思想感情
描写人物富有典型意义的动作,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动作描写往往和语言描写结合,从而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动作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精选富有特征性的词语简笔描写,抓住人物的连贯动作具体描写,作特写镜头式的描写,运用修辞手法描写,对比描写等等。
(1)动作描写要有选择
要抓住特征性动作或习惯性动作。如《孔乙己》: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这里的“排”字是个很生动的细节描写,值得仔细体味。孔乙己面对短衣帮的取笑,自然是厌烦和不安的,但表面上又要表现出不予理会、满不在乎的样子,便“排出九文大钱”。这个细节表明孔乙已在以表面的镇定、从容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虚弱无力。
(2)动作描写要具体生动
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段人物描写只用了几个动词(探、攀、缩、倾等),便具体、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买橘子时爬月台的艰难,传达出慈父的舐犊深情。
(3)要选择恰当的动词
要想将^物动作写得准确、生动,还要注意使用动词不自《笼统。如“看”这个动作,在不同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词,如“盯”“窥”“瞪”“瞟”“瞥”“瞻”……
(4)可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动作更形象生动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扑的只一拳……却便似并了个油酱铺,成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鲁迭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进出,也似
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饶儿一齐响。
3 心理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只运用外在的行动、肖像描写是不够的。心理活动描写,是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较为直接的写作手段。心理描写的作用是探索、展示人物内心的思想、情绪感受及其产生的原因与发展、变化的过程。
(1)倾诉式
由作品中的人物用第一人称的口气向读者倾诉自己的思想活动。这种方法是把读者当“知音”,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欲望和思想直接呈现给读者,使人感到亲切可信。如《最后一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2)独自式
人物自言自语,说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问题的看法。如《皇帝的新装》:
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_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3)幻想式
幻觉是在一种强烈的愿望或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出现的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听到或最希望看到听到的。将幻觉详细地描绘出来,就能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样,写梦境也是心理描写的重要手段。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4)解说式
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活动,通过作者介绍式的描述表现,常用“他想”“他回忆”“他陷入了沉思”等词语标示出来。如:
阿婆静静地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只是那只尚未偏瘫的右手总想伸出采摸摸什么。此刻。这只手想干点什么呢?想摸摸孩子的脸蛋?想整整孩子的表服?还是想再一次拎起她的菜篮?(注意:作者必须站在作品中人物的角度)
4 语言描写:凸显人物的性格
俗话说,“言为心声”,牢牢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也就把握住了人物的思想和个性。
(1)和人物的行动描写结合
如《孔乙己》: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周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辨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众人拿孔乙己的伤疤来逗笑,拿他的痛苦来取乐。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勾勒出这些人麻木不仁、穷极无聊的嘴脸,孔乙己的一段话表明了他死要面子而不得的悲惨境遇。
(2)要写出人物的个性
如课文《故乡》: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一声“老爷”,“我”与闰土少年时代的纯真友情,便完全被封建的等级观念所代替。人物的语言应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使读者闻其言如见其人。
小试牛刀
以“瞧我们这一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注意记叙家庭生活中有意思的趣事,反映家庭成员的个性,表现家庭生活和谐的气氛。
要求:(1)运用人物描写方法,注意使用本文介绍的方法;(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