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目前,“项目导向教学法”已成为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它在专业课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认同,本文则就其在应用文教学中的运用做出探讨。
关键词:项目导向教学法 应用文教学
所谓项目导向教学法,就是一种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个体知识和技能的建构及能力的发展。项目导向教学法一般可按照五个阶段进行:1、确定项目任务: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的设想,然后由同学们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2、制订计划: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主要内容是说明任务要达到的目标,学生实施任务的分组情况,实施任务的时间、地点、步骤、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认可。3、实施计划:根据计划的安排,逐项实施,对于群体活动,要强调注意安全。实施计划的初期,要注意结合教材的新知识点进行讲解。4、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比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5、归纳或结果应用:学生完成任务后,书面的东西保存,可作为平时成绩。完成情况较好的,可以投入到现实中应用,使学生具有成就感。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特点以及学校具体的教学环境条件,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可以借鉴专业课“项目导向教学法”的模式,采取如下步骤进行:确定项目——确定目标任务——划分项目小组——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成果展示——评价——巩固应用。下面就以“经济合同”项目的写作训练教学为例来作具体阐述。
1.确定项目。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学习项目的名称:经济合同的写作。
2.确定目标任务。经济合同在当今社会使用频率很高,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首先要与用人单位签订经济合同,它的实用性非常强。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达到一定的知识目标:了解经济合同的概念、性质、作用,掌握经济合同的基本内容、格式和写作要求;还要达到一定的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组织材料的写作思维能力,撰写和修改经济合同的能力,提高学生精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准确理解经济合同的能力。教师要向学生展示往届学生所完成的优秀经济合同作文,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本项目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所需达到的目标。
3.划分项目小组。为确保项目课程的开展,并形成学生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授课之前要进行科学分组。先让全班同学自由组合成若干项目小组,教师再进行适当调整,尽量将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优势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内,并保持各小组的力量均衡。然后确定小组中的一名同学担任项目经理全权负责此项工作,其他组员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的工作和任务。经济合同项目的写作训练以两个小组为一个单位,分别模拟甲乙公司进行谈判,商讨合同的细节,理顺合同文本的主要内容。通过这种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锻炼其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体会现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其综合能力。
4.制定计划。各项目小组成员一起进行小组分工讨论,将项目任务进行科学分解,分配到小组成员头上,并提出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各项目小组拟订写作计划,教师审核计划,确定写作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5.实施计划。根据计划,由项目经理组织组员根据事先的分工,分头执行各自的任务。“项目”的前期工作主要在课外开展:到社会去调查经济合同存在的领域、具有的作用,走访业内人士或查阅文献资料或登录网络了解一般的形式、普遍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了解签订合同的基本流程,还可以调查该应用文使用失误的反面案例,以引起小组成员的警觉。搜集单位或部门实际使用的经济合同的文本,面对实物建立直观印象,帮助学生在动笔之前于头脑里建立蓝本。“项目”的主体工作在课内进行:老师重申“项目”名称内容、任务要求,各组展示调研成果,开展“项目”常识讨论,对经济合同知识形成较完备准确的共识,并自主完成写作任务。
6.成果展示。每个项目小组先组内交流各成员的“项目”成果,再推选一篇较成功的文本在班级宣读或借助幻灯片进行展示。
7.评价。先由学生对自己在本次模拟中的表现和写作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再由教师从谈判技巧、语言表达、协作分工、组织艺术、文本写作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差异并探讨原因。
8.巩固应用。结合课堂讨论结果对课前完成的文章进行修改。通过点评修改,“经济合同”写作训练成果得到巩固应用。
总之,应用文教学要遵循本学科固有的特点,要切合社会变革、经济建设、学生从业的实际,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旗帜下,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应用文的写作能力,让应用文直接为学生生活交际服务,为学习专业理论与技能服务,为毕业生职业活动服务,最终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王芬,山西省长治市太行职业中专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