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明末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执著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美好理想的女性形象杜十娘。名妓杜十娘不甘做王孙公子们追欢取乐的玩物,真诚地追求爱情,并为此不惜牺牲一切。作者用生动的故事情节,细腻的表现手法,艺术地塑造了一些生动的人物形象。
品析此小说,明确其主旨时,可抓住小说中最耀眼的一笔——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并以此为着眼点,用五把钥匙来开启这个精致的“百宝箱”,引领我们回味明代青楼女子的悲剧命运。
第一把钥匙——四个场景
小说中人物的活动,随着情节的变换,共设置了四个场景:妓院、柳相公家、酒楼、江中之舟。妓院是被侮辱被损害的杜十娘生活的主要场所,这是封建社会最黑暗最肮脏的一隅,它见证了杜十娘辛酸的屈辱史。柳相公家是李甲去借钱并投宿的主要场景,这是作者为了巧妙地借柳相公之口侧面烘托“此妇真有心人也”,“十娘不以贫窭易心,此乃女中豪杰”。这两处还没有离开京城,在剧情安排上属于开端。酒楼是孙富花言巧语巧舌如簧离间李杜爱情,让李甲利令智昏的一个场所,在酒席上,充分暴露了两个肮脏丑恶男人的真实嘴脸,这属于跳出火坑,又将落入虎口,是故事的发展。江中之舟是李杜权且浮居于苏杭胜地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杜十娘悲剧人生的最后栖息地,是上演“怒沉百宝箱”的主要场所,这属于剧情的高潮。
第二把钥匙——四个人物
小说勾勒了明朝万历二十年间的社会背景,主要塑造了四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三个显性人物——杜十娘、李甲、孙富;一个隐性人物——李布政。
可怜一片无暇玉,误落风尘花柳中。杜十娘是小说中一个光彩夺目的悲剧形象。她聪明、美丽、热情,又刚强、坚定、勇敢,她希望摆脱风尘女子的生活,要求过一种“人”的生活,实现自己从良的心愿,她攒聚了价值万金的珠宝,可见她是个聪明、有心计的人;她爱李甲,不惜跟鸨母正面发生冲突,可见她很勇敢;李甲“囊箧空虚”时,她不仅没有“打发李甲出院”,还非常热情地对待他,这可看出她的热情。她对爱情是执著的,当她“连日不见公子进院”时,就十分着急地派人到街上寻找,当李甲垂头丧气时,她总是用纯真的爱情来鼓舞李甲。杜十娘的性格特点在故事的前半部分只是展示了美丽、善良、热情、聪明,以及对爱情的坚贞等方面,并没有全面展示其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她性格的另一面才逐渐显露出来。当杜十娘听到了李甲和孙富准备买卖她时,像晴天霹雳一样,但随即她便猛然醒悟到自己选错了人,她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自己仍然是个商品,随意被人买卖,她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不能摆脱被侮辱的地位。她痛苦失望的同时又刚强而冷静地对待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她故意装扮得整整齐齐,催促公子快去兑过银子,然后当着孙富、李甲及两船之人打开描金文具,先后将其中的各种珍宝珠玉投入江中,痛骂孙富“破人姻缘,断人恩爱”,最后她投江自尽,以死来表达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反抗,以死来控诉那个黑暗的封建社会。她这种不屈的行为,使我们进一步看出她性格的刚烈和坚定,完整地了解她性格特点的全部。
李甲是一个庸懦自私、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这一形象的性格特征是在与杜十娘对比中展示出来的。在赎身出院的问题上,杜十娘显示了她的勇敢和智慧,而李甲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庸懦无能,动摇不定。让他去借钱,可一连六天分文没借到。杜十娘对爱情执著、坚定,他却瞻前顾后,犹豫不定,以至于最后为了钱财不惜出卖感情,他的自私、懦弱、背信弃义是显而易见的,他是封建文化和封建礼教扭曲的畸形产儿。
盐商孙富是个卑鄙奸诈、虚伪邪恶的小人。他垂涎于杜十娘的美貌,是个淫恶之人,他用计结识李甲,是个卑鄙、狡黠之人,他玩弄伎俩,拆散李甲和杜十娘的姻缘,是个不道德之人。他在满口“仁义道德”的幌子下,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作者对这一形象持憎恨和厌恶态度。
李布政是李甲的父亲,虽然始终没有出场,他却像阴影一样笼罩着全篇,对情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他是封建礼教的代言人,从他身上折射出封建的等级门第观念,正是他制造了这场人间悲剧。
第三把钥匙——三处环境描写
作者没有用大段的笔墨来描写景物,而是用“白描”的笔法在紧要处轻轻敷衍几笔。这种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变化、故事情节的进展紧密结合,收到了烘托人物、点染气氛、深化悲剧意蕴的作用。
1. 其时仲冬中旬,月明如水。
月光的柔情和水的温馨,烘托出人物挣脱苦海的喜悦心情,这种欢乐又为下文的悲情蓄势。
2. 及晓,彤云密布,狂雪飞舞。
天气的突变预示着剧情要发生大的变故,人物的命运将会遭到不幸。
3. 两人饮了一回酒,风停雪止,天色已晚。
用大雪来掩盖一切,也掩盖了险恶,而杜十娘却一直还蒙在鼓里。风停雪止了,似乎是好兆头,但这种悲剧发生前死一样的沉寂,意味着下文杜十娘的内心更加的不平静,起着反衬的作用。
第四把钥匙——两种悲剧原因
古典小说中表现女性悲剧命运的篇章不在少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只是其中之一。但比较起来,这些悲剧女性对生活和幸福的追求并不完全相同,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也有差别,这篇小说思索和揭示女性悲剧命运的着眼点是这样的:
(一)封建礼教吃人。小说中封建礼教的代言人和象征是李甲的父亲李布政,他虽然没有出场,但无时无刻不在钳制着人物的命运,小说中有如下几处对李布政的刻画。
1. 奈公子惧怕老爷,不敢应承。
2. 老布政在家闻知儿子逛妓院,几遍写字来唤他回去。他迷恋十娘颜色,终日延挨。后来闻知老爷在家发怒,越不敢回。
3. 老父盛怒之下,若知娶妓而归,必然加以不堪,反致相累。辗转寻思,尚未有万全之策。
4. 尊大人位居方面,必严帷薄之嫌,平时既怪兄游非礼之地,今日岂容兄娶不节之人?况且贤亲贵友,谁不迎合尊大人之意者?兄枉去求他,必然相拒。就有个不识时务的进言于尊大人之前,见尊大人意思不允,他就转口了。兄进不能和睦家庭,退无词以回复尊宠。即使留连山水,亦非长久之计。万一资斧困竭,岂不进退两难!
从以上语段可以看出李布政是作者着重塑造的一个反面典型,是杜十娘悲剧命运的直接制造者。在这种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桎梏下,任何纯真的花朵都只能会被摧毁、扼杀。
(二)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得失关系即金钱利益关系。老鸨和杜十娘、三亲四友与李甲、杜十娘和李甲都有这种关系。每个人行动时都要权衡自己的利弊,因而也不敢相信他人的动机中会有单纯、美好,属于真情的成分。小说中帮助杜十娘赎身的柳遇春开始也不相信杜十娘真心要随李甲,他以妓女与嫖客之间“以利相交”的通常关系推度,所谓的三百两赎身不过是“烟花逐客之计”,劝李甲不要上当。但当他看到李甲拿来杜十娘苦心积蓄的银两时,他却被深深震撼了,不但慨然帮助他们,还语重心长地嘱咐李甲“此乃真情,不可相负”,因为他知道在这交织着利益关系的社会中,付出一份不计得失的真情需要什么样的勇气,有着什么样的力量!小说中这一细节告诉我们,在通常的利害关系中没有生长真情的土壤,而就在“不计得失”的基础上,书中仅有的两个知道真情为何物的人物产生了对彼此的尊重和欣赏,这种真情像柔弱的嫩芽,没有供给养料的土壤,只有枯萎死亡,这就是悲剧的原因。妓女当时并不一定被人们嗤之以鼻(笑贫不笑娼),当初杜十娘如果把“百宝箱”的秘密告诉李甲及其家人,她就可能赢得爱情和家庭,但这并不是杜十娘所追求的真爱。不想用金钱换取爱情,也正反映了当时确实存在的金钱利益关系。
第五把钥匙——一个重要道具
小说放弃了传统叙事模式,而选择了外聚焦的叙事方式:叙事者不披露杜十娘日常秘密积攒百宝箱的具体情况和心态,读者只是在杜十娘最终跳江之际,才通过她的控诉得知她还有一个“百宝箱”。小说共6次或明或暗提到“百宝箱”。
1. 妾所卧絮褥内,藏有碎银一百五十两,此妾私蓄,郎君可持去。三百金妾任其半,郎君亦谋其半,庶易为力。限只四日,万勿迟误。(暗写)
2. 妾昨日于姊妹中借得白银二十两,郎君可收下为行资也。(暗写)
3. 月朗道:“十姊从郎君千里间关,囊中萧索,吾等甚不能忘情。今合具薄赆,十姊可检收,或长途空乏,亦可少助。”说罢,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明写)
4. 公子正当愁闷,十娘道:“郎君勿忧,众姊妹合赠,必有所济。”乃取钥开箱,公子在旁自觉惭愧,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只见十娘在箱里取出一个红绢袋来,掷于桌上道:“郎君可开看之。”公子提在手中,觉得沉重。启而观之,皆是白银,计数整五十两。十娘仍将箱子下锁,亦不言箱中更有何物。(明写)
5. 孙富道:“兑银易事,须得丽人妆台为信。”公子又回复了十娘,十娘即指描金文具道:“可便抬去。”(明写)
6. 十娘取钥开锁,内皆抽屉小箱。十娘叫公子抽第一层来看。(明写)
杜十娘为什么要积攒“百宝箱”?杜十娘“先有从良之志”,她早已厌倦了没有尊严没有人格的妓女生活,要脱籍从良,就需要金钱。同时,“百宝箱”是杜十娘的价值和希望之所在,拥有金钱便拥有一定程度的人生选择权,她希望以“百宝箱”挽回她的美好生活,由此可见她比一般的妓女想得深,她很有心计。
杜十娘为什么要对李甲隐瞒“百宝箱”?杜十娘为什么怒沉“百宝箱”?如果说前两次暗写“百宝箱”的情节,杜十娘还未离开妓院,应当小心谨慎,恐出言有失,那后两次写及“百宝箱”而她对李甲隐瞒不告,则反映了她对爱情和金钱的态度了。中国古典小说一般不静止写人物心理,而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由杜十娘对李甲隐瞒“百宝箱”的言行窥探她的内心世界,我们可见她内心的纯洁、美好,对人世间真情的追求。她爱李甲是因为与他“一双两好,情投意合”,是因为李公子“忠厚志诚”;她之所以对“百宝箱”隐瞒不告,是因为她不希望让纯洁的爱情沾染上金钱气息,也许她早已厌倦男女欢爱的金钱关系,她所渴望的是彼此珍爱与尊重的真情,拥有这份真情便“生死无憾”。当她得知自己被卖后,那份洁净、高尚的爱的追求被击得粉碎,于是怒沉珍宝,举身投江,以此来表达她对不公平遭遇的抗争。这是纯厚的挚爱与金钱的对抗,在对抗中杜十娘是个失败者,同时也是个胜利者。 一方面为了追求纯洁的爱情而恣意隐瞒“百宝箱”,一方面因为“百宝箱”可使人生发生逆转,如此错位而酿成的悲剧富有极强的社会穿透力,其间所蕴藏的张力给读者带来深深的震撼。
“百宝箱”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具,它是这篇小说构思的精华所在。“百宝箱”的存在,凸现了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百宝箱”使小说弥满了金钱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状貌;“百宝箱”丰富了小说的悲剧意蕴,作者在这篇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生的经验与哲学都是通过“百宝箱”这个意象来实现的。从叙事角度看,“百宝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形成叙事节奏,杜十娘与李甲的爱情因为金钱而一步步受阻,同时因为“百宝箱”又一步步使阻碍化解,直至走向最后的悲剧;“百宝箱”又调节了叙事视角,“百宝箱”是个“秘密”,情节发展过程中,作者只是掀开一角让读者窥探,最后才把“秘密”公开,“秘密”公开之时,所有的疑问便在读者头脑中涌现出来。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白话小说集“三言”中的名篇,用五把钥匙去解读其艺术底蕴,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层参悟“警世”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①《明清小说鉴赏辞典》,浙江古籍出版社。
②《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③《名作欣赏》,2000年第2期。
(作者单位:随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