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表情达意的载体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作文理应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陷入了“一切为了升学,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许多教师将作文教学定位于学生如何获得更高的作文分数上,于是过分强调写作技巧,思想上设置条条羁绊,认识上安排道道框框,往往在不经意间使学生畏首畏尾,行动维艰,不敢“想入非非”,不会心游万仞。渐习渐染,学生变得惟技巧是从,思想受到严重束缚,个性色彩被抹煞,情感火花被浇灭,由此造成的影响反映在中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提笔行文或凑或抄或套,要么空洞无物、无病呻吟,要么千人一面、千文一腔。
当我们反思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时,理应清楚作文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是一种最具个性的创造活动。作文过程中的立意、选材、谋篇、布局、修改等环节都是个体的主观行为,表现出个体的与众不同。优秀的作文正是由于闪耀个性色彩而感人。基于此,笔者认为要彻底改变作文教学中的学生怕写、按应试模式套写的现状,必须把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张扬作文的个性上,让学生的作文闪耀个性色彩。
如何使学生的作文彰显个性色彩呢?
一、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能力。生活是一个大舞台,它演绎人生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如果能细心观察、细心体会、真心感悟,定能从中挖掘出丰富的写作资源。生活阅历不同,面对同一事物、同一题材,各自的感受也是有差异的。譬如,面对秋天的枫叶,白居易感受到的是一种萧条:“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杜牧感受到的是一种愉悦:“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毛泽东感受到的是革命的激情:“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学生的作文往往缺乏个性,没有深度,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对生活的的积累与独特感受。所以教师的使命就是创造条件,提供机遇,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投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要指导学生根据作文需要搜集素材,对生活条分缕析,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进行系统地过滤加工,积淀情思,善于探求,挖掘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学生一旦拥有了独特的感受能力,就能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也才能赋予作文以鲜活的生命和鲜明的个性。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思维在作文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主要作用。说到底,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只有具备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对学生而言,只要在作文中能够做到有新的发现,能够提出新的见解,解决新的问题,或者能够对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创造性地运用,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就应该视作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训练,多让学生进行续写、改写,想象未知的和未来的,这样思维驰骋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广。其次,要对学生多进行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逆向思维就是从相反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是与人们惯常的思维相反的一种思维。逆向思维过程就是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种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总习惯于认识事物的某一面,而忽略了与之相反的另一面,这就给人们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和空间。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反其道而思之,反其道而写之,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便流畅而一触即发,深刻而入木三分,独特而别具匠心,往往会有新颖独特的发现,写出的作文一定会富有个性。
三、培养学生语言的个性。作文要具有个性,语言就必须独具个性。独具个性的语言,是指那些为我独有、浸透着作者性灵和情愫的语言,是那些新颖独特、能启人深思联想的语言,是那些犹如刚拔出的萝卜鲜嫩脆爽、充满本色的语言。众所周知,不同地域、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心境的人有不同的语言,如此等等。正是这很多很多的“不同”,构成了语言的个性,才使得人类的语言世界绚丽多姿、异彩纷呈。有专家指出,学生有两套语言系统,一套是“正经”话,即大人腔,通常是孩子们按照成人的意愿或学习成人的表达方式而讲的话,缺少个性和童真;另一套是与伙伴交流的“悄悄话”,即伙伴语言,这套语言生动、形象、有灵气、有个性。我们必须沟通两套语言系统,让规范性的语言与富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伙伴语言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力避陈词滥调,力戒人云亦云,要多多打造具有个人“版权”的语言,遣词造句力求新鲜、突破常规。要知道,有时一个词语能救活一个句子,一句妙语能激活一段文字。文言功底厚者,不妨多一些铺陈对仗,以雅致显示特长;擅长口语者,可以适当调侃幽默,以风趣引人入胜。
四、培养学生人格的个性。作文既培养个性,也负载个性,是学生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反过来,学生的个性又制约着作文的个性。杜甫的诗多忧愤悲凉,陶渊明的诗常闲适恬静,朱自清的作品总是流露出淡淡的哀愁,鲁迅的文章犀利如匕首……这都与他们的个性有关。外向的学生,往往能写出富有激情的作文;内向的学生,写出的作文常常散发着压抑的情绪。有的学生多情善感,景物描写十分出色;有的学生描写农村,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有的擅长编故事,有的喜欢写诗歌。这都是学生的个性特长在闪光,吸引着教师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善于从作文中分析学生的个性,研究学生的个性心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和笔墨的自由。正如刘锡庆教授所言:“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学生有了良好的个性,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悟生活,用自己的思维想问题,用自己的语言谈认识,写出的作文也就充满活力,放射出个性色彩。
(作者单位:秦安县五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