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句是就单句说的。结构复杂、容量大、字数多的单句就是长句,相反便是短句。至于复句,它可以由长句构成,也可以由短句构成。长句变短句,这个考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因而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把长句变成短句,虽无现成的公式可套,但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一、找出主干
句子之所以长,往往是修饰语长,要是把修饰语暂时撇开,句子的基本结构就清楚了。例如:
著名专家学者们通过论证,证明很多人对水利工程人员提出的关于在长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利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后得出的不同意见是不科学的。
这是个长达65字的长句。审读后发现,“报告”有一个长定语。如果将这个长句化为短句,可以先将这个句子的主干抽出来,即:
①著名专家学者们通过论证,证明了意见是不科学的。(我们暂且把它编号为①)
二、单独成句
上面这个长句子的修饰语较长,可以把其抽出组成两个短句子,即:
②水利工程人员提出了关于在长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利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暂且编号为②)
③很多人对报告进行论证后得出了不同意见。(暂且编号为③)
三、调整语序
真正做题时,可能不少学生认为到这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简单地把三个句子堆砌到一起是不妥当的。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必须考虑到句子的前后顺序问题,按照事物先后的逻辑顺序,我们有必要把②放到最前面,③跟在它的后面,而①则应该放在最后面,即按照我们开始编排的序号,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②③①。这样,句子的前后顺序就没有问题了。
四、注意衔接
当然,做到这里,并不意味着答案已经完美了,还得考虑前后句的衔接是否妥帖、自然。显然,刚才这个题目②和③之间联系不紧,在③中可以在“报告”前加“这个”,如此,两句话的联系就非常紧密了。同样,末句的①中也必须在“意见”前加上指示性代词“这些”,以使前后句的衔接更紧密、自然。
将三个句子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由三个短句子组成的复句,表达了与那个原长句大致相同的意思。
在把答案誊写到答题纸上的时候,必须把句子前面的序号重新按自然号排序。
本题最终的正确答案应是:
①水利工程人员提出了关于在长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利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
②很多人对这个报告进行论证后得出了不同意见。
③著名专家学者们通过论证,证明了这些意见是不科学的。
(作者单位:清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