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4790

[ 徐嘉颖 文选 ]   

高手

◇ 徐嘉颖

  高手如云。用这个词来形容这个纷繁世界一点也不夸张。而自从我在那温婉如玉的烟雨江南之地遇见了那些高手,心中真有份“千古江山,高手难觅”的感慨。
  “一寸之核,深藏大千世界”这种奇事也许你只在《核舟记》中体会过。而我,在江南白粉墙的一角,目睹了这一奇事。实现这一奇迹的高手是位中年男子,头发杂乱,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他手握一个桃核,一把刻刀,静守这破瓦房的一角。看见我们,他很不自然地笑了笑,继而埋头,一边任手上刻刀在核上飞梭,一边说道:“别看只是把刻刀,我足足花了三年才领悟到其精髓,核雕不仅仅是刻其形,更是刻其意哪!看这个——”他抬起头从抽屉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串核雕,轻轻地放在桌上,只见那串桃核被刻成了一个个人物,各具情态,或喜或悲,或怜或怒,惟妙惟肖,如见真人,连衣褶也清晰可见,在人物的背后刻着一首苏轼的《定风波》,是微雕,在我们惊讶赞叹之时,高手竟摇了摇头感慨:“只畏后继无人哪!”我静默,江南高超的核雕技艺,竟也是那般“也无风雨也无晴”。
  “夜半钟声到客船”,提起久远年代的钟,我在江南古镇遇见的那个钟堪称一绝,制成这钟表的高手是位年届花甲的老人,一位江南唯一掌握这门技艺的高手。老人说,制作这钟表难,难在所需的每一个零件都要手工制作,难在每个表面都在手工绘制,难在每个零件都要亲自安装。老人强调,这就是古时候的钟表技艺,精确,高难度。为了研究钟表内部的构造,他花了毕生心血。他偷偷地从柜子里拿出自己珍藏的一块钟表,对我神秘地笑了笑,然后上紧发条,他闭上了眼,伸出手指,只听“叮叮叮”、“叮铛叮铛”老人满意地随着声音,用手敲击着桌面说:“听见了没?”“叮”代表一小时,“叮铛”代表十五分钟,现在不正是二点二十分吗?古时候,人们到了夜晚,不就是这样听辨时间的吗?我赞许地点了点头,叹服了。而这位高手却没有笑,反而沉重地说:“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这门细活,恐怕后继无人哪?”我默语,难道这位江南高手只能这般“留得枯荷听语声”吗?
  “忠慎象贤,克吕厥斤”这是我在江南幽幽小巷中屋檐里的砖雕上看到的八个字,然而正是住这条小巷里,有位高手熟知这一门砖雕艺术。高手领我进了他的小小砖雕博物馆,里面自上而下摆满了古老的砖雕,舞榭歌台,双凤环绕,尽在这些砖雕上活灵活现地展现。高手是个中年男子,饱含书卷气。他告诉我,这些砖雕是他花了好大功夫从江南各地收集而来的,有些甚至是自己雕的。我疑惑:“研究这些玩意儿有何用?”高手意味深长地说道:“这些砖雕都有着成百上千年的历史,上面的图案与文艺无不展示着古代人民的精湛技艺和美好愿望。可现在的江南古屋正在大面积地拆迁,若再留不住这门技艺,恐怕真的要后继无人了!”高手,真是高手。我哽咽了,美好的东西为什么总是那般“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呢?
  后继无人,这是高人的心病,更是高手的无奈。
  在如今这般浮华躁动的年代,高手的梦能守住吗?江南独有的文化技艺能守住吗?
  高手的未来就如一池碧水,一榭春花,一窗明月,天明了,就要干涸、萎榭、褪色、消失,短暂到不能用手指写完——
  等待
  我低头
  无语凝咽
  高手
  沉寂。
  
  点评:在烟雨江南之地,作者偶遇几位技艺高手,引发了无限的感慨。真正的高手,是需要耐得住长久的清贫与寂寞才能实现的。而在如今这个浮华喧嚣的社会,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甚于一切,这些古老精湛的技艺,恐怕后继无人了。本文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独特文化技艺恐要消逝的叹惋,引发出对社会人心的忧虑,发人深思。

高手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