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4773

[ 柏松 文选 ]   

三点导读

◇ 柏松

  美点赏析
  
  一篇好的文章要么表达出感人至深的情感,让人读后怦然心动,甚至潸然泪下;要么其中蕴含了发人深省的真理,读后给人振聋发聩之感,或豁然开朗,或警钟长鸣。在这一点上,本文兼而有之。情感真实真挚,平凡中流露出笃笃的真情,随着情节的展开,情感的烘托与渲染渐入佳境,一次一次地撞击着人心中那最温软的地方,直至冲破人心中的情感防线,开启精神家园中的亲情源泉,让其肆意地流淌。文章着意表现了人间的真情,一种超越了家庭界限的人间真爱。是什么让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地摆脱了人生的困境,是什么一步步诱引着主人公走上了人生正道,我想这不仅是限于家庭父子之间的情感,更多的是来自于超越家庭的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父亲关爱他人,无私帮助他人,奉献社会而又不求回报的精神。正如小说用来结束的一句话,“我知道父亲的影子会一辈子紧紧跟着我”,对于“我”来说,“影子”是父亲的情感庇护,更是父亲朴素而又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在过去、现在以及将来都会一直陪伴在“我”左右,在人生迷茫时,为“我”指引、开辟了一条道路,与其说是黑色的影子,不如说是心灵之灯。而这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父子之间传承着,足以感动所有的读者。
  此外,一篇真正精彩的小说还在其主题的丰富性。不仅表现在文章真挚动人的情感,还在于其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在这里提供几条供大家参考,如父亲的形象表现出了真正的为人之道,一个人的付出与奉献也许不会立即获得回报,但社会与人群会以多种多样的方式给予赞美和褒扬;如“我”的经历表现了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叛逆以及最终对真情、家庭的回归;如“我”与父亲的关系折射出的道理,对子承父业的传统反叛,不等于对家庭、对亲情的漠视,作者也想借此告诫当代的年轻人,呼唤青年一代对家庭情感的珍视……这是文章的情感之美。
  在结构上,文章美点有二。第一,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小说以“不想活在父亲的影子里”,“为了逃出父亲的影子”为起点,开始了主人公的人生之旅,情感路程。从县城里“铤而走险地偷”,被抓被放;到市里,出了车祸,医院偶遇;再到出院后到了省城,应聘成功。看似松散的情节,却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每一次主人公的遭遇中,都有人在讲述着父亲的故事,都是父亲庇佑着主人公,身体也许离家、离父亲越来越远了,心却离父亲越来越近了。环环相扣的是情节,层层递进的是情感。第二,双线环绕,明暗交融。作者巧妙的构思体现在文章一明一暗的两条线索上。明线是主人公的行踪;暗线则是父亲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给主人公带来的庇佑。父亲的所作所为被他曾经帮助过的人永远铭记,双线时而分离,时而交织,最后父亲的精神融进了儿子的血液中。由此可见,作者在下笔之前,在谋篇布局上是煞费苦心的。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本文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对人物的侧面表现上,作者并没有集中笔力从正面加以浓墨重彩地表现,而是着力从侧面来烘托表现,从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口中说出,使父亲的形象更加生动、真实、可信。此外也与儿子心中父亲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手法灵活巧妙,值得品味借鉴。
  
  难点指津
  
  “父亲的影子”是本文的题目,在文中也多次出现,如“还是不想活在父亲的影子里”,“为了逃出父亲的影子,我便来到县城”,“我知道父亲的影子会一辈子紧紧跟着我”。由此可见,“父亲的影子”是抓住全篇,理解文意的关键,也就是本文的文眼。那么这“影子”究竟象征些什么呢?对主人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我们认为之前的“影子”象征着父亲对儿子的影响,是对“赤脚医生”这一职业的继承,更多的表达了“我”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不满。而文章结尾处的“影子”,则是父亲朴素而又伟大的精神,对儿子的庇佑以及父亲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这也是文章题目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考点训练
  
  1.探讨题目“父亲的影子”的深刻内涵。
  2.试分析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
  3.文章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举例分析。

三点导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