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相”与“相互”,各类工具书的释义并不统一。①《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互相”释义为:副词,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相互”释义为:两相对待的(未注明词性)。②《现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互相”释义为:副词,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相互”释义为:区别词,两相对待的(未收入作副词解释的情形)。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语文出版社)“互相”释义为:副词,表示彼此同样对待。“相互”释义为:副词,互相。④《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天津人民出版社,刘叔新)释义为:“相互”是“互相”的等义词。
其实,这两个词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当它们直接用在动词前进行修饰限制时,便都是表示范围的副词,可以互换使用,也就是等义词了。
“互相”例:①《郭沫若文选》第5卷:“我们互相为力,互相为慰安,无论是乐是忧,你一切都分给我吧!”②《水浒》第48回:“愿结生死之交,有事互相救应。”③柳青《铜墙铁壁》第16章:“两个人四只眼互相一瞅,彼此那么了解。”④冰心《繁星》:“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⑤毛泽东《批评和自我批评》:“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党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⑥余心言《青春是美丽的》:“虽然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⑦邓洪《潘虎》:“这一来,他们就停止了拷打,互相挤了一下眼睛,那位队长就走出去了。”⑧宗璞《紫藤萝瀑布》:“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⑨毛志成《用一生注解友谊》:“于是,两个人的‘互相攻击’现象也就从不间断。”
“相互”例:①《邓小平文选》:“任务很多,需要做的事很多,各种任务之间有相互依存的关系。”②叶圣陶《〈普通劳动者〉是一篇很好的小说》:“就广义说,工地上的劳动者将近十万人,彼此的劳动相互配合,自然互有关系。”③马铁丁《俭以养德》:“另一方面如果相互效尤,形成风气,也就会无形中浪费了本来可以节省下来的国家物质财富。”④1992年8月15日《人民日报》《热血铸辉煌》:“三管齐下,相互配合,圆满完成了澳星存放的勤务保障任务。”⑤刘叙杰《巍巍中山陵》:“在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页岩相互衬映的蓝色的天幕下,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自然图画。”
以上例句中的“互相”与“相互”交换使用并不影响句意,也不会改变其词性,因为它们都是直接使用在动词前。而当“相互”不是用在动词前进行修饰限制时,或虽然用在动词前,但中间多了个“的”字,它便与“男”、“金”、“大型”、“国营”等词语一样,是区别词,不能用“互相”替换。
例:①洪琛《电影戏剧表演术》第1章:“全身的动作有相互的关系,不是可以分成部位,各自独立的。”②华罗庚《统筹方法》:“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上边的箭头图来表示。”③杜鹏程《夜走灵官峡》:“即使在这风雪迷茫的黑夜,工人、工人的妻子和工人的孩子,谁也看不清谁,可是他们一定能感到相互间深切的鼓舞和期待。”④巴金《友谊的海洋》:“虽然我们交谈的时间有限,可是我们还是增进了相互的了解。”⑤杨沫《碧海青天寄友情》:“接触多了,相互的了解深了,钦近的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
可见,“互相”与“相互”的使用还是有讲究的,如果不作区别,便有可能出错。例如佘树森的《旧居赋》:“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这里“互相之间”的说法就很别扭,因为“互相”只具有副词的属性,不能直接用在具有“的”意思的“之”前面。这就如同现在社会上特别时髦的一个副词“非常”,无所顾忌地加在“男女、音乐、周末、可乐”等前面一样,是不合语法规范的。不过,“互相之间”的说法会不会也流行开来,甚至确认下来,这就要看他的生命力了。而王向东的《友情似一盏明灯》:“那种相互怀疑,相互忌妒,相互之间我斗你,你整我的动乱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其中的三个“相互”均使用正确,不过,前两个“相互”是副词,能用“互相”替换,而第三个“相互”是区别词,不能用“互相”替换。
唐应淦,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兴化。本文编校:艾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