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0年第2期 ID: 143544

[ 王兆平 文选 ]   

《包身工》:引号用法的“袖珍大全”

◇ 王兆平

  夏衍的《包身工》是一篇有巨大感染力的报告文学,我们在欣赏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的同时,还须注意到文章中有近百处的引号运用。可以说《包身工》是引号各类用法的“袖珍大全”。
  一.标示直接引用人物的对话,即放在引号里边的话是实际那样说的。这类用法是引号的最基本的用法。例如:
  (1)一个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大声地呼喊:“拆铺啦!起来!”接着,又下命令似地高叫:“‘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
  (2)有人觉得她太难看了,对老板说:“比如做好事吧,放了她!”
  二.标示引用来的,即为援引的,有来历,有出处。例如:
  (3)“恐后无凭,立此包身契据是实。”
  (4)门外钉一块“工房重地,闲人莫入”的木牌。
  (5)打死不要紧,在这种情形之下,包身工当然是“人人得而欺之”了。
  三.标示是反语,含有讽刺或否定的意味。例如:
  (6)粥菜?这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7)所以包身工……,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
  (8)东洋婆望了一会,也许是她不欢喜这种不“文明”的殴打,也许是她要介绍一种更“合理”的惩戒方法,走近身来,揪住小福子的耳朵,将她扯到救火用的自来水龙头前面,叫她向着墙壁立着。
  (9)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候会叫你继续到两小时以上。
  四.标示语句中要着重指出或强调的部分,起到着重号的作用。
  (10)他们大量用这种没有“结合力”的“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11)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12)包身工都是新从乡下出来,而且大半都是老板的乡邻,这在“管理”上是极有利的条件。
  五.标示特定的称谓,有时专名、术语之类的词语也用引号来标示。例如:
  (13)除了“带工”老板、老板娘、他们的家族亲戚和穿拷绸衣服的同一职务的打杂、“请愿警”等之外……
  (14)她们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
  (15)包身工由带工带进厂里,厂方把她们叫做“试验工”和“养成工”。试验,意思是试验有没有工作的能力;养成,意思是将一个“生手”养成“熟手”。
  (16)在纱厂,活儿做得不好,罚规大抵是殴打、罚工钱和“停生意”三种。
  六.标示词语具有某种特殊含义。这类加引号的词语多是运用了修辞手法。例如:
  (17)她们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这一句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加引号以突出喻体“机器”。课文中类似的还有“罐装了的劳动力”、“罐头”等。
  (18)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了她的名字。
  ——明喻中的喻体“芦柴棒”,直接借代其本体姓名。课文中“猪猡”、“懒虫”也属此类用法。
  (19)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同。
  ——这句跟(18)例一样,也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机器”借指包身工,不过与(18)例用法有别。
  (20)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此处“饲养”是运用了移就的修辞手法。“饲养”本义是喂养动物,用在这里,说明穷人甚至不如动物,过着非人的生活。
  
  王兆平,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现居江苏东台。本文编校:舒 坦

《包身工》:引号用法的“袖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