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2期 ID: 140025

[ 张满 文选 ]   

小学古诗教学漫谈

◇ 张满

  随意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便可以发现古诗是重要的内容,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不但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如何使古诗教学贴近学生,能真正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吸收和积累,我进行了有关古诗教学的探索。
  
  一、赏读古诗,走进诗境
  
  1 音乐伴读:音乐和文学有着不解之源,如果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音乐,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更容易融入诗的意境。比如,在《出塞》、《送别》等送别诗中,我配上《送别》、《知音》等轻音乐,加上声情并茂的古诗范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动人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如阐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2、绘画引读:有些古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如果把绘画引人古诗教学,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兴趣。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将“诗”与“画”结合起来,诗配画,画填诗;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可以增进丰富的想象,画一幅或几幅图画,来表现诗的内容和意境。记得学习《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我一边吟。一边引导学生在黑板上依次画出稀疏的竹篱、悠远的小路、如伞的绿树、翩翩起舞的蝴蝶、金黄的菜花,而学生无形中将自己构想成了画中的主角——奔跑着的、活泼天真的儿童。赏析图画时,不少学生发现那个捕捉蝴蝶的儿童,身在金色菜花的海洋里,很难找到那只美丽的蝴蝶,从而更好的理解了“飞入菜花无处寻”。
  
  二、嚼字品词,悟诗情
  
  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而作为主观感受的“意”又往往寄寓在客观景象的“境”中,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人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教师应根据每首诗的不同特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启发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如古诗《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含义深刻,很富有哲理性,难以讲清。有位教师教学时,出示几张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庐山风景图片,庐山雄伟、奇异、多姿的景色从正面看、从远处看、从侧面看、从近处看,呈现出了各种不同姿态和魅力,再通过出示问题“为什么作者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引导小朋友反复读古诗,大部分的孩子一下子就抓住了古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三、重视拓展,将古诗活学活用
  
  我市解放小学有位教师在《赠汪伦》一诗教学的最后是这样启发学生写诗的:
  师:诗中送别的场景如此感人,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送别的画面,朋友转学,亲人远行……你们会在什么地方送别呢?
  生(七嘴八舌):火车站、汽车站、码头、机场……
  师:在依依惜别之时,大家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请你们学学作者。写一首送别诗给他们。
  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纷纷模仿古诗,开始自己的古诗创作。交上来的作品,也各有特色。这样的过程不正是他们自我超越,自我创新的过程吗?
  总之,古诗教学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兴趣,轻松带学生迈入古诗的神圣殿堂,使学生领悟中华古诗魅力,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小学古诗教学漫谈